当前位置:米悠小说>历史军事>辉煌三国> 第214页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214页

想到了徐州人心不齐情况,糜竺摇头叹息道。

“陶恭祖不知从何得来的确定消息,竟能使其改变先前初衷,对于刘幽州敬而远之,若是如此下去,无论是曹孟德退回,亦或出了意外徐州被攻克,对于吾等皆是坏事!陶恭祖,毕竟老矣……”

陈登敢于糜竺如此肆无忌惮地直说陶谦不是,自然是拿准了现时他们两家皆是同一心思,为了找寻另一出路必定会默契有加,不存在出卖与否问题。

“嗯……两位公子,唉!不说也罢!贤弟才思敏捷,智慧过人,吾不如也!依贤弟之见,如今我等又当如何应对,当为万全之策?”

抱怨话语说完了,接下来当然就是正题,只见得糜竺皱眉问道。

“这……愚弟倒有一计,却不知当讲不当讲。”

陈登虽然心下早有了主意,但在家中说出后便立时遭到了其父陈反对,现今糜竺问起,顿时有些跨躇。

“此时尽你我兄弟二人,不传第三人之耳,但说无妨。”

听闻陈登已有主意,此时颇有些六神无主的糜竺忙问计道。

“愚弟以为,我等当悄然迎刘幽州至下邳,趁曹操攻城之机杀出,借其精兵之利,几可一战定胜势,曹操若败退吾等再联名使陶恭祖请刘幽州入郯县,设宴款待。择机试探陶恭祖,若他有退位让贤之意,吾等则静观其变,若是一心不退,则……”

陈登面色一厉,随后道出的话语顿时令糜竺听得目瞪口呆。想他糜家世代经商,而他自己也是个精明干才,将祖业发扬光大后,现今身家过亿,也算见过不少大风大浪,可直接与旁人这般商量着那般算计他人却是头一遭。更何况要算计的不是别人,正是他们现今地上官陶谦?

半晌后,糜竺才苦笑一声道:“难怪世伯会反对,此事若是处置不当,或者败露,便算得贤弟家世深厚,只怕都难逃陶大人大怒下的全力打击……”

“先前朝廷威仪尚在,只是黄巾作乱故而陶恭祖足可使徐州安平。然今南有袁术,北有袁绍势力渐扩,东有曹操之威胁!便是此次侥幸能退曹操,焉知通过这等明显徐州实力只能被动守成之例,彼等三家不会次第来攻?为今之计,无论是为我等世家利益。或者为保徐州现今二百余万百姓安宁,都需得早下决断!”

三十一岁地陈登依旧存着年青人那份冲动,但他所说也不无道理,原本徐州丹阳兵之勇闻名于世,却不想被曹操收编仅是两年,装备也不见得极为精良之“青州兵”杀得丢盔弃甲。连连大败。不用说袁绍,便是现今的袁术比曹操兵力都强了不少,等他们转过念来,那徐州便真的再无幸理!

“元龙,愚兄操持家业经年,明白一个道理----成功有时便需要去赌!经贤弟分析,吾等不早作打算确将大难临头!我相信贤弟之精明本事。便由你来细作谋划,愚兄全力支持便是!”

糜竺作为糜氏当家族长,虽然自身对于政治上的谋略见识稍显不及,可这却并不妨碍精于看人之道,并且处事果决风格。在清楚发现陈登所言在理后,立时便下定决心要全力支持。

“好!得兄长首肯,此事已十拿九稳!”

陈登大喜起身。伸出右手与糜竺一笑后亦是伸出右掌重得击在一起,随着这次击掌,顿时使现今地徐州之争迎来了另一个变数……

前一月刘晔于郯县时,他的表现可谓低调之极,接风宴席上对于各大世家地追捧敬酒,也是以“不善饮酒”为由教典韦全数挡之。居于陶谦为他安排的客房中时,更是不见外客,每日深居简出,只找陶谦商量调配装备事宜,等到三日后一切计定。谢绝了陶谦再为他设宴相送建议便带着那些装备离去。

他这么做,自然是怕陶谦“误会”,却不想陶谦却是人老成精,对于人情事故看得极准,刘晔如此刻意为之,反而使他起了疑心……

这也怪不得刘晔经验不足,实际上无论他是高调行事,结好各大世家。亦或便如前时那般低调。都会引起陶谦的猜疑!

毕竟陶谦此时将徐州是看成自己的私产,而非前时那般只是代朝廷管理!心态不一样。自然会对一切都是疑神疑鬼。

原本迎刘晔,是因为陶谦知道自己只怕挡不住曹操大军进攻而不得不为之,那么当陶谦意外得到一份情报,并且他随后派人不惜伤亡地侦察证实其上所言:“曹操军粮不敷一月之用”后,他的选择就不会让人意外了……

当刘晔得到曹操大军势如破竹地往攻徐州,已兵围彭城而陶谦却依旧未使人前来请他去作战时,心下多作猜想下大略知晓了陶谦心意,对于这位早有“谦谦君子”好名声地徐州牧,刘晔只能心底冷笑与之。

“名不正则言不顺”,刘晔大军客居东莞,先前便已同陶谦商议好在其危机请援时义不容辞地相助,现今人家不来请他却无正当名义前去。

若是不顾此节非要前往,便算是助其解围却反会招人之嫉,更使他与曹操那份得之不易地交情化为泡影,这对于现时并不打算与曹操翻脸的刘晔来说,是得不偿失的!

退一万步来说,其实就算他不去救,徐州被曹操攻破,可兖州之变必使他立即退回!与刚刚平复人心不稳的徐州相比,兖州才是曹操的大本营,趁这机会这无主之徐州岂非还是他刘晔来收拾残局?

.....
版权声明:为避免版权纠纷本站仅摘取第三方网站提供部分小说片段欣赏,如需阅读全部章节请支持正版小说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