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米悠小说>历史军事>辉煌三国> 第247页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247页

在一年后,当他们发现自己所得完全超过以前时这才完全明白过来,其后反而成为了支持刘晔最坚定地阶层……

土地所有权地问题,刘晔没有兴趣现在纠缠其上,但现在将土地控制在自己手上,就等于将百姓也掌握到了手中,统筹安排之下,再开垦荒地充分地利用人力资源加强收入。

这个“合同计划”地最后,得利的不仅有士族,还有能够脱身得到温饱余粮地百姓,而得到最大利益的,却是刘晔!

得到了比以前更多实惠地士族们,渐渐对于土地只看收入来源,对于百姓只是这一个中转过程,就完全失去了控制力!从此以后,徐州士族们对于刘晔的统治完全处于支持态度,一举而数得。

治理一地,难处有很多,但能使这一地的百姓、士族全部归心,使他们的利益与自己捆绑在一起,后面所有措施都仅是水到渠成而已。

刘晔的这个“合同计划”全面施行屯田作法,稍后同样会用于幽州。这算是他为解决与士族间矛盾内患所作出第一个正确举措,以后他还会陆续有新的方案出手,在不断给予士族们丰厚的利益同时,也在渐渐地改变着他们。

“治大国如烹小鲜”,即将作父亲地刘晔同样也在这个过程中,渐渐完成成为拥有治世之能地改变!

“报!敌方主将赵云排阵营前挑战!”

八月四日清晨,纪灵刚刚击鼓升帐,未等众位属将来齐,便闻得此报。

“敌方此时来到。显然立足未稳。排阵不严。将军请立即出战。末将原为先锋!”

桥蕤实际位置是副帅,而且他是十足的主战派,但对于纪灵他还是有着几许尊敬地,故而只表明自己态度。

“属下以为,现今敌方来攻,显然是有备而来。应当多派探马查知其底细,然后再作计较!”

见到纪灵望来,陈纪不慌不忙地说出自己意见,既然要作战,显然是先“知己知彼”来得好一些。

“我军屯于灵壁已有数日,现今敌方已压到营门,若不出战。让士卒不知底细下。岂非会士气大降?”

桥蕤针锋相对地直斥陈纪道。他对于老资格,武勇又属袁术手下第一的纪灵客气。可对于陈纪却不那么友好,原本便是其认为陈纪此人胆小如鼠,才学亦不见得多强,全靠溜须拍马,以此来赢得袁术重视,这才能够上位。

“二位所说皆有理,但出兵试探攻击一次即可,从先前得来刘晔与曹操交战情报看来,其手下兵员不会太多,如今徐州初平,亦不可能完全抽调军力来此。故而这赵云所领部曲应当不多,出战以振士气正合!”

看着两人的争吵,纪灵顿时觉得再听下去也是无法理出头绪,索性便将自己想法直接说出,作出决定。

但是他得到的情报并非完全清楚,对于刘晔拥有的但并未在与曹操对峙时使用的骑兵数目更是未知……

“将军英明!”

再怎么争,或者心底再有多少不屑,在主将命令下达后,这话还得如此讲过。

三通鼓响后,纪灵亲领两万五千大军出战,而留下陈纪和一万一千人马守备营盘,两边排开阵势,只见得一边主将身披精制白银甲,手执九尺亮银枪;一边青铜重甲披身,手中三尖两刃枪,各坐于良马之上相互对望。

“我军并无相攻之实,汝为何无故来攻?难道刘子扬不怕天下人耻笑么?”

虽说各自心中有数,但这种争辨还是有必要的,若能说倒对方,必然使己方士气大振,而对方反之。纪灵个中老手,当然是精通其道,丝毫没有兵压他人边境,本就存心不良地羞愧觉悟。

“笑话!方圆百里之内,又岂有大股盗匪需要彼军来讨?近四万人马屯于边县,且威胁明正言顺代管徐州之吾主,尚言无相攻之实?吾主刘幽州是仁慈之人,若彼军即刻离去,则战事不起,可化干葛。不退则废话少言,直接战阵上见个高低,看你等本事是否与嘴皮和面皮一般厉害!”

赵云当然不会在这个问题吃亏,反而借机将自己进入别人势力范围事实以“劝彼离去”为由掩饰,让存着别样心思地对方无法回避。

“汝等大军入境,反而强辞夺理。挑衅在前、狡辨在后,吾若不应战岂非显得恁地无用?话不投机,便战阵见个高下吧!”

纪灵见到赵云果然不上当,知道言语上难以占到便宜,索性便直接结束问答,排军回阵,依着先时计划来试探赵云军队实力。“吾等堂堂男儿,是为守家卫土而战,岂会怕你!”

赵云喝完之后,便也领着亲兵从前阵让开之通路回到中军之中,所有命令皆由其发出。

徐州士兵们地装备,比诸于刘晔在幽州亲属部曲最差了许多,但同其余诸侯却是相差不多,此次出征兵员装备,也是通过细挑后质量最好地。打造强兵利器,这个倒还在需有一段时候。等局势稳定,再有合格工匠,这才能够着手此事。

两军装备相若,但其素质却有高低。袁术起家之兵是从荆州南阳而来,又杂有豫州一带兵员,现今到了淮南一带自然战斗力水土不服下是会打些折扣的,何况其军纪不严,缺少管束也是出了名的。

相比之下,刘晔仔细挑选的青州兵。徐州主力兵员丹阳兵却又强了许多。他们皆是作战勇猛。再配上刘晔的重赏严纪。实际战力比袁术之兵却要强上几分。

.....
版权声明:为避免版权纠纷本站仅摘取第三方网站提供部分小说片段欣赏,如需阅读全部章节请支持正版小说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