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米悠小说>历史军事>游走在晚清的乱世理工男> 第一百四十七章 风波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一百四十七章 风波

!--go-->

不过希尔伯特的信来得也让李谕有点措手不及。东京大学校长山川健次郎又问道:“你平时和希尔伯特教授等欧洲的大科学家一直有联络?”李谕耸耸肩:“算是有吧,现在有了电报确实方便了很多,之前给开尔文勋爵写封信来回都要一个多月。”这两个人现在是当今物理学与数学的领军人物,山川健次郎倒吸一口凉气:“你果然不是一般人,能与他们持续保持联络!”长冈半太郎好奇问道:“你准备写什么文章给希尔伯特教授?”李谕摸了摸下巴:“我也没有想好,要不就先多算几个黎曼函数的解吧,毕竟这是他自己提出的23个数学问题之一。虽然算不上解决,不过现在大家还没有见过黎曼函数的解长什么样哪。”长冈半太郎笑道:“那天你让学生去解这个数学题目,我当时还不知道到底什么是黎曼函数,后来稍微研究了一下,才发现何其困难。你是不知道,那位学生到处求人,连个头绪都没摸到。”李谕笑道:“我也只是开了个小玩笑。”长冈半太郎说:“先生开的小玩笑真是太数学了,别说一个学生,整个东京帝国大学理学部也没有人会解。”李谕又品尝了几碗抹茶,然后同他们聊了一会儿才离开。

本来还想着学学茶道,不过流程确实是太复杂了,喝一碗茶要等大半天,实在是感觉有点浪费时间。

——果然这种东西还是适合有功夫又同时有钱的人来享受之用。李谕已经开始怀念中国的盖碗茶了,一冲一泡,简简单单才适合自己这种快节奏出来的人。

当然就算是中国的散茶,现在也有不少讲究。不过再怎么讲究,和抹茶茶道比,也省事太多。

回到住处,李谕摊开纸继续计算黎曼函数的解。李谕所通晓的数学基本都是不那么高深,或者和物理学有密切关系的,毕竟他不是纯数学系的学生。

但好在黎曼的数学和物理学还真有不少联系。直白点说,如果没有黎曼的数学工作,相对论压根就没有诞生的理论基础。

爱因斯坦正是使用了非欧几何中的黎曼几何,不然他那些奇妙的物理思想根本推演不出。

不过就便是爱因斯坦本人,也没有完全理解黎曼几何,许多数学问题也是请教了专业的数学家。

毕竟二十世纪初物理学家的数学基础真的没法和后世搞物理的比。也不是说这时候的物理学家数学真不行,原因嘛,之前其实提到过:如今物理学还是以实验物理学为主,研究理论物理的人不多,更没有形成主流。

爱因斯坦和普朗克可以算是把理论物理推到巅峰的关键人物。至于实验物理学家嘛,连理论物理都不怎么上心,又怎么会对更抽象的数学特别在意。

所以即便爱大神和普大神走了理论物理之路,成长环境在那摆着,很多时候他们自己也是实际用到数学工具了才去专门学习。

而后世的高等教育早就摸清了物理学需要用到那些数学工具,都是同步学习的,使用起来也更得心应手。

也算是前人栽树后人乘凉。李谕最擅长的是量子力学和天文学。实际上从相对论诞生开始,一直到二十一世纪,研究相对论的人相对而言就一直不太多,不是说它不重要,而是理论框架爱因斯坦都搞得差不多了,但实验验证太难了,对精度的要求高得过分。

那是真滴修修补补的工作。多的不用说,大家看诺贝尔物理学奖的颁奖情况就知道:基本上一半颁给了量子力学,剩下一半中又有差不多一半颁给了天体物理学。

基本上这两样快把诺贝尔物理学奖包圆了!但相对论毕竟是重要的选修课,自己也曾经闲来无事算过黎曼函数。

如果李谕想的话,他甚至可以提前让狭义相对论问世,不过真的没有太大意义,因为众所周知,狭义相对论有很多瑕疵,局限性很大,真正重要的是后来的广义相对论。

人家爱因斯坦自己都说过,即便没有他提出,五年之内也会有人提出狭义相对论。

但如果没有他,广义相对论五十年都不会问世。因为光速是运动最高限速其实早就让麦克斯韦研究出来了。

三维加时间的四维时空理论闵可夫斯基也搞出来了,唯独就是两人没有联合起来罢了。

再说黎曼函数,虽然半年后一位丹麦的数学家格拉姆会首次给出15个解,但存在误差,而且有几个误差还有那么一点点大。

但人家毕竟是手算,已经非常不简单了,随便列举一个解大家就知道手算难度了:1\/2+黎曼函数本身就够复杂的,想看明白函数本身都需要具

备高等数学知识,计算时小数点后面还有这么多位,想想要用手算就头皮发麻!

格拉姆这意志力真是让李谕由衷钦佩。但李谕多精明啊,计算器就是干这事的!

对于二十一世纪的人来说,大脑不应该浪费在这种费时费力的麻烦计算上!

但即便有计算器这种神器加持,李谕算出来二十个解也花了一整个上午。

感觉暂时有这些也差不多了。这种数字比较多的论文倒是可以用电报发出去,但发远距离电报真心蛮贵的。

这么一封电报完整发出去,如果按照商业报价,恐怕几百两银子都打不住。

所以这种事也不太好麻烦东京帝国大学,李谕准备去大清驻日使馆先问问,他们要是不同意再说。

李谕刚到公使馆附近,就看到好多中国留学生把使馆堵了个水泄不通,留学生们还在不住喊着口号。

李谕本来还以为是拒俄运动,不过听口号却是在说什么:“还我国权!”

“准我入学!”

“不得干涉学生入学!”公使馆的大门一直紧闭,很多学生甚至叠人墙要爬进去,被日本警察拦了下来。

学生们看到日本警察更加愤慨:“这是我们中国自己的事,日本人无权介入!”李谕看不出到底是咋回事,正好发现迅哥等人也在。

不止鲁迅,弘文学院至少有两百名学生在场。李谕叫住鲁迅:“迅哥,哦……周先生,这边发生什么事情了?”鲁迅回头发现是李谕,于是说:“原来是李先生,您不知道吗?学生们在抗议成城学校的拒学风潮。”

“拒学?”李谕依旧不知道啥情况。鲁迅又解释说:“是这样的,成城学校与我们的弘文学院一样,都是留日学生所上的学校。不过他们和我们多少有点不同,我们弘文学院今后上的是普通大学,而成城学校毕业后上的则是陆军士官学校。这次的事情就是有九名留学生想要进入成城学校,却被拒绝了。”好家伙,原来是陆军士官学校的预备学校。

这所学校出来的大人物一点不比鲁迅所在的弘文学校少。当然喽,成城学校出来的基本都是军界大老。

这所成城学校不久之后就会改名振武学校,也就是蒋校长所上的学校。

但蒋校长本人在振武学校毕业后,并没有考上陆军士官学校。不过人家感觉说出去实在有点丢人,振武学校充其量只是个中学文凭,怎么能当黄埔军校的校长?

而蒋校长的发家又绝对离不开黄埔军校。所以蒋校长花了五万大洋,贿赂了日本陆军士官学校第六期同学会总负责人刘宗纪,让他在同学会名单上加上了自己的名字,如此便伪造了学历。

为了让人更加信服,又找来两个陆军士官学校货真价实的学生,参加各种场合经常带着,就是为了给他到处圆谎,逢人便说当初确实是士官学校的同学,不信你们看,有两位人证!

虽然之后历史学家经过考据戳穿了谎言,但彼时蒋校长早就地位稳固,也就不在乎了。

都是套路啊!真不知道这一套是不是看《围城》跟着方鸿渐学的。李谕问道:“成城学校为什么会拒绝学生入学?”鲁迅说:“先生有所不知,我所上的弘文学院是私立学校,大家都可以随意报名入学;但是成城学校因为是陆军士官学校的预备学校,必须由驻日公使保送的公费生才可入学。”李谕大体明白了:“也就是说,这九人是自费学生,公使并没有给他们出具入学证明?”鲁迅点点头:“就是这样。其实不仅日本有类似舆论,就连驻日公使馆都认为公费生更安分,大都不喜欢自费生。”李谕说:“听起来似乎和弘文学校没有太大关系吧?”鲁迅说:“确实没什么关系,大家伙本来也不知道这厢事,但突然听说公使蔡钧竟然调动日本警察弹压学生,甚至把带头的两位学生吴稚晖、孙揆均强行遣送回国。而吴稚晖奋而于日本皇宫护城河跳河,大家才知道出了这么大事。日本人欺人太甚!”其实简单点说,就是这个公使蔡钧不会办事,小事闹大,真不知道怎么当上的公使。

那边日本驻华公使已经联合黑龙会还有特务头子开始搞间谍工作了,大清驻日公使竟然还在这玩低端的过家家,真是让人嗟叹。

李谕问:“那位吴同学没有事吧?”鲁迅指着前面最激动的一人:“就是他。”李谕说:“还好没闹出人命。”吴稚晖确实活得好好的,后来还成了蒋校长的得力手下。

此时吴稚晖正带头高喊着:“宁失学问,勿失名誉!”后面不少弘文学院的学生也在高喊:“如不解决,我们也要退学!”李谕看群情激

.....
版权声明:为避免版权纠纷本站仅摘取第三方网站提供部分小说片段欣赏,如需阅读全部章节请支持正版小说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