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米悠小说>历史军事>游走在晚清的乱世理工男> 第一百四十五章 大佬聚集地!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一百四十五章 大佬聚集地!

!--go-->

嘉纳治五郎的弘文学院中有处操场,而且还是标准规模的操场,毕竟人家也是玩体育的,这方面的设施要比其他学院强得多。

李谕问道:“嘉纳先生对于如此多学生的未来可有相应规划?”嘉纳治五郎摇摇头:“我只是尽可能做好我该做的,至于他们以后能上什么大学,甚至能考上东京帝国大学也是他们自己的本事。而专业与方向,我不会去左右。”李谕点点头,

“我明白了。”看来嘉纳治五郎的教育模式的确是属于

“放养”型,不过这倒是蛮契合当下的情况。因为这些中国来的留学生基本上都没有怎么接触过西学,让他们说自己想学什么无异于天方夜谭,只能是在慢慢的自我学习中去发现了。

况且就算是在两到三年的弘文学院学习过程中确定了方向,之后也有可能会改变,毕竟这个时代的变化太快,快到很多人的思想压根都跟不上变化,要不怎么能说是三千年未有之大变局。

嘉纳治五郎把大家召集到操场列好操列,这在后世的学校中很常见,不过在二十世纪初的确是非常少见。

嘉纳治五郎对自己的

“创举”非常得意,对李谕说:“如何?在普通学校中能够引入军事化操列的可没有几个。”李谕笑道:“确实比较整齐,感觉都可以做广播体操了。”

“广播体操是什么?”嘉纳治五郎疑惑道。

“额……就是让所有学生一起做的一种体操,就像你说的,强身健体嘛。”李谕解释了一下。

“斯高乙!”嘉纳治五郎张大嘴巴,

“今天请你来真是太让我长见识了,没想到先生对于教育有如此深入的理解。”这真是夸得李谕有点不好意思。

不过任何一个受过现代教育的人穿越到二十世纪初,对于教育的理解都要远胜现在任何人的,教育在这一百多年里真心不是白发展的。

嘉纳治五郎不准备放过李谕:“你能不能给我展示一下,什么样的广播体操可以让全校师生一起做。我可是花了许多年都没有成功推广柔道运动。”

“这……不太合适吧。”李谕尴尬道。

“有什么不合适的?”嘉纳治五郎一脸认真的表情,然后深鞠一躬:“请指教!”李谕感觉一个头两个大,只好勉为其难做了几个第八套广播体操的动作。

谁知嘉纳治五郎竟然非常欣赏,频频鼓掌:“原来还可以在全校推广这种体操,真令我大开眼界!今后我要在我的弘文学院中广为推广!”李谕尴尬地摸摸头:“其实跑跑操也挺好,每天跑上三千米,比什么都强。”嘉纳治五郎非常虚心:“先生所言极是。”真要让他推广广播体操那就太有意思了……闲聊过后,嘉纳治五郎站上讲台,朗声说道:“今天请到的李谕先生想必各位已经有所耳闻,他是当今科学界最优秀的青年学者,而且也是来自中国。多的不用我说,你们对他的了解已经远超过我,就让李谕先生上台讲几句!”下面顿时响起了热烈的掌声。

李谕看着眼前这些二十来岁的年轻人,很多都是未来的大老。眼光扫过去,第一排除了鲁迅,名声大的还有胡汉民、陈寅恪、杨度等,简直令人汗颜!

这只是目前来上学的,弘文学院还会办六年,以后仍会有不少大人物来留学。

谁能想象日本一个留学生学校里竟然有这么多大老哪。这些人里有未来的大文学家、大史学家还有政坛的大老,不少都是能够影响历史进程的人。

面对他们,李谕真不知道该说点什么,想了想还是只说说自己擅长的科学一道吧。

李谕清了清嗓子,说:“我就不再自我介绍了,简单点说,我是个研究科学的,大家应该也都了解西学了,我们现在所欠缺的西学主要无非就是两大方向,政法以及科学,当然,

这两个方向都很大,都很重要,今天我就简单说一下我自己所了解的科学。

“很多人可能不知道,其实咱们老祖宗曾经在科学上也有过辉煌的时候,技术上有四大发明,每一样都对现代西方影响深远;数学上别的不多说,祖冲之对圆周率的计算也领先过西方一千年;物理上甚至战国时期墨家就懂了浮力原理和杠杆原理。只可惜我们没有好好延续下来,所以并非我们中国人不擅长科学之道,而是从明代开始,我们的八股取士严重地制约了思想发展,禁锢了大家的多角度发展。

“正因如此,我才并不是什么特殊的存在,我相信像我一样精通科学的国人会层出不穷,大家也无需担心学不好西学,并没有什么难的!只是咱们的起点确实晚,也低了,不过这同样没什么,咱们以前曾领先过,所以只要我们勤奋治学,总归能再次领先回去。”……李谕讲了十几分钟后就打住了,然后说:“只是我讲没意思,大家还是多问问,咱们沟通一下更好。”鲁迅旁边的一位年轻留学生举手道:“本人钱均夫,曾经就读于杭州求是书院。我们对李谕先生均甚感尊敬,按照先生所说,您认为我们同西洋的差距有多大?”好家伙,李谕差点忘了他。顶点小说

钱均夫名气虽然不大,但是钱家实在是响当当的大世家。钱均夫的儿子就是大名鼎鼎的航天事业奠基人钱学森。

钱家此后出名的还有诸如核物理领域功勋钱三强、大作家钱钟书、国学大师钱穆、钱玄同等等。

当然钱家和徐志摩、金庸、蒋百里等等都有亲戚关系。钱均夫和鲁迅是铁杆,再加上厉绥之,三人是一起来的日本,一起进入弘文学院,并且同班同寝,关系好得不得了。

如果是在后世,那就是大学舍友,睡在下铺的兄弟,绝对的死党级别。

钱均夫所上的杭州求是书院也不得了,因为以后它的名字会变成:浙江大学!

李谕说:“差距当然很大,而且非常大。欧洲早在一两百年前就开始了工业革命,而我们目前甚至还把科学当做奇淫技巧,连个像样的中小学校都没有,要追赶的话,路途就像西天取经,长达十万八千里,而且还有不止九九八十一难。”钱均夫心中有点泄气:“原来差距真的这么大。”

“先生就说吧,有没有可能追上?”说话的是胡汉民。人家以后是国党大老,所以问问题比较喜欢先有个结果。

毕竟是玩政治的,都喜欢有个既定方向,然后再进行推进。李谕想了想说:“可以追上,只不过时间会很长。”胡汉民问:“有多长?一代人,两代人?牺牲点时间算不得什么!”李谕沉声道:“恐怕需要上百年,七八代人都不止。”一旁的杨度愕然:“竟然这么久?我们等得起吗?”李谕道:“当然!毕竟现在的西方科学是在井喷发展,而我们却还在蒙昧的起步阶段,短时间看,即便我们开始追赶,差距也会越来越大。”杨度讶道:“差距越来越大?那怎么追赶?虽然我并不懂多少科学,但我也知道它有多重要,难道这不是学学就可以?”李谕说:“自然不是这样,所以我刚才说政法与科学是咱们最欠缺的,甚至科学需要的时间更久。各位能出国留学,都是国中翘楚,但如果我现在有块黑板,在黑板上仅仅列出几道西洋中小学的数学或者物理题目,就能难倒全场。所以各位可以想象差距何其大!而人才对于科学的土壤又是最为敏感,培养优秀的科学工作者也是最难的。”李谕话都说到心坎上了,这种困难是后来人们更能体会的:即便千辛万苦能够培育出优秀的科学家,能不能留住又是另一码事。

不过目前的人们还意识到不到那种程度,因为相对初级的科学知识已经是不得了的门槛。

.....
版权声明:为避免版权纠纷本站仅摘取第三方网站提供部分小说片段欣赏,如需阅读全部章节请支持正版小说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