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米悠小说>历史军事>游走在晚清的乱世理工男> 第一百五十章 打道回府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一百五十章 打道回府

!--go-->

成城入学风潮算是暂时告一段落,东京帝国大学那边为李谕安排了一场演讲。www.

这次的确比上回要正常多了,李谕完整讲完也没有人再打断。当然也可能是因为校长山川健次郎等人全部到场有关。

台下有不少中国人,章太炎自然也来了。此外,弘文学院的不少学生也来捧场,毕竟之前李谕在弘文学院给他们留下了很深的印象。

演讲完成后,小川正孝还盛邀李谕去了一趟东北大学。其实确切说,现在的日本东北大学应该叫做仙台医学专门学校,也就是后来鲁迅所上的学校。

不过嘛,这所学校目前只是一所中专,所以说其实鲁迅的学历是中专肄业……但这所学校的野心不小,里面开设的学科很多,早早就涵盖了数理化相关科目,以便晋升为大学。

当然在不久后的1907年真的实现了。话说自从迅哥出名后,东北大学里如今还有一座鲁迅的凋塑。

小川正孝同长冈半太郎一样,也是从英国留学回来,当然知道李谕在英国皇家科学院留下的大名。

他研究的方向是化学,准确点说是元素方向。小川正孝对李谕说:“我曾经在期刊上看到了一张新的元素周期表,是俄国着名化学家门捷列夫先生所发表,在署名中也注重提到了李谕先生。实在没想到先生在化学方面也要如此高的建树。”李谕笑道:“我对化学研究真的算不上深入,更何谈建树。”小川正孝说:“元素性质是如今化学最前沿的理论,先生如果说不深入,那我太无地自容了。”

“主要功劳都是门捷列夫教授所完成,我不过是做了一点补充罢了。”李谕坦诚道。

“锦上添花同样值得赞赏,”小川正孝说,

“实在不知道先生还对其他领域有没有涉猎?就比如,医学?因为我这段时间查阅先生的资料时,发现您甚至曾经写过关于消毒方面的文章。”不得不说现在日本人如果想要获取中国的消息,还真是简单,遍布的间谍机构真是干了不少事。

甚至后来不少战时地图都是日本人绘制,侧面也可以看出日本的狼子野心。

而反过来中国想要获取日本方面的消息就困难多了。李谕摊摊手说:“医学我只是知道点常识罢了。”谈话间,李谕看到了一个非常熟悉的身影,赶忙对旁边的小川正孝说:“那一位,是不是藤野先生?”小川正孝讶道:“您怎么会认识我们学校的老师?”藤野先生的样子简直和课本上一模一样,李谕当然认识,后来鲁迅先生一直把他的画像挂在屋中哪。

中国所有的学生都读过鲁迅的文章,当然就包括《朝花夕拾》中的那篇《藤野先生》。

而且他的那个八字胡太好认了。小川正孝说:“藤野先生是解剖学方面的优秀讲师,莫非先生对解剖学也感兴趣?正好我们学校有尸体的解剖课程,可以参观一下。”李谕连忙摇头:“那就不必了!”话说李谕是真的看过解剖,他的高中同学中就有学医的,曾经李谕找他玩的时候就见过真真正正的局部解剖。

当时他的同学给他找了一身白大褂,戴着帽子又戴着口罩反正老师也认不出,悄无声息混了进去。

屋中放着四个金属的长棺,老师大体讲解完后,男同学就摇上来了四具尸体,当然都是捐献来的。

既然是局部解剖,也就是选取了一部分,李谕印象非常深刻,当天他们是解剖的大腿。

但是李谕全程离着尸体最少一米多距离,根本不敢靠近,——太吓人了!

倒是班中那些女同学纷纷拿着课本凑着很近,还不时说着:“哎呀你看,这条就是动脉!”

“我找到了骨外侧肌。”

“我也找到骨直肌了。”……李谕在旁边看着,人都快傻了。然后他的那位同学还把他拉近了过去,对他说:“你不是不知道神经长什么样吗,我指给你看。喏,看见了吗,这就是坐骨神经,挺粗的是不是?”李谕看到他拿着镊子夹起来的一条黄黄的神经,差点都吐出来了,真的是太恐怖了!

从这天开始,连着三天李谕见着肉就想吐……关键当天晚上那位同学还非常

“好心”地给他点了一桌子荤菜,反正李谕是一快子也不想吃。而且自此以后连着好久看恐怖片都感觉没那么吓人了!

不得不说虽然李谕对理工科兴趣都很浓,但是医学是真的不敢碰,撑破天研究研究生

物学。

医学实在太考验心理素质了!看个尸体都吓成这样,真不敢想象一个外科医生锻炼多久才能实际主刀手术。

回到东京后,梁启超带着一人又找到了李谕。梁启超介绍道:“这位是麦孟华先生,字孺博,是康师的女婿。”李谕道:“幸会幸会。”麦孟华也算是康门里的重要角色,几乎是仅次于梁启超的得力干将,如今也在东京。

麦孟华道:“这次见先生是为了带上康师的问候,还有他早前写好的一封信,飘摇过海,刚刚寄到。”李谕拿过这封康有为写的信,怀着忐忑的心情打开,真不知道这位康圣人会说什么。

信上写道:“近闻李谕小友兼通西学诸科,更已成为帝师,实为不易!能为当朝万岁讲授西学实乃万世之功勋。吾着令孺博及卓如与先生多做沟通,如可于教学间隙为万岁呈递我保皇党最新之研究成果,将更左万岁将来登基之帝业……

“诚然,如果小友可以加入我们,亦有利于辅左帝王及保皇修宪之业。吾从报中得闻小友西学功底颇深,如若加入我们,将可位列于卓如之侧!

“至盼。天游化人于万里之外之加拿大。”康有为有时候自称就是

“天游化人”,感觉蛮奇怪的。不过李谕看完这封信更是觉得奇怪,实在是没想到康有为竟然还想让李谕在给光绪上课的时候顺便夹带点他们保皇派的私货,真是打得一手好如意算盘。

甚至还想让李谕加入他们保皇派,想得美!李谕说:“谢康师美意,不过我给皇上的上课内容都是要经过太后审核的,恐怕你们的想法带不进去。”慈禧对康有为什么态度他们当然知道。www.

麦孟华遗憾道:“太后真是祸国,各种进步思想传递不进去如何是好!”李谕挠了挠头说:“其实,我看瀛台中还是有不少西学译着的,皇上倒是也在看。”李谕的意思就是你们就不要操这个心了,决定权根本不在光绪手上。

而且就康有为那西学功底,听他讲真不如自己看原着。反正这一点现在梁启超早就感同身受。

麦孟华说:“或许先生可以于旁敲侧击中传递。”李谕感觉他们就是想害死自己,之前没有什么往来,上来就让李谕干这么危险的事,他怎么可能会做,于是婉拒道:“讲课的时候,太后手下的太监崔公公是一直在门外听着的。”梁启超早就听出了李谕的意思,说道:“确实太难了,还是不要难为先生了。”麦孟华想想也是,于是又说:“那么先生对于加入我们保皇派可有想法?”李谕摇摇头,坚定道:“我就是我,不会加入任何一方。”麦孟华讶道:“先生难道有实力扭转乾坤?现在最有希望改变时局的只有康师,跟随康师才是明智之举。”李谕一个百年后的穿越者,事态发展怎么可能让他指导。

而且真不知道康有为的人哪来这么大的自信。李谕笑道:“什么时候康师能够回国再说吧。”麦孟华见劝不动李谕,只好说:“我已经记下先生的联系方式,今后有动向会与先生随时保持联络。”李谕一头黑线,真是不害死人不罢休啊!

李谕压根不想掺和进这些政治事件之中,他只想做个旁观者。况且大清早晚要没,保皇派只能是竹篮打水一场空。

梁启超也觉得麦孟华的要求有点过了,于是打圆场道:“先生放心,我们不会主动与你联络,除非事情紧急。”李谕点点头,还是梁启超明事理,感激道:“多谢理解。”送别麦孟华和梁启超后,李谕又在日本待了一两天,得知张謇、贡王、载振他们还要继续在日本考察一段时间,而李谕真没太多时间耗着了。

过不了多久,京师大学堂就要进行一场中期考试,李谕已经旷了无数课,按照他与丁韪良的约定,考试肯定不能错过。

范熙壬、冯祖荀等学生也准备一并回国,反正他们今后有机会留学,如今单纯的考察任务对他们没有什么意义。

中日之间的轮渡比较频繁,也不像去欧洲那么旷日持久。李谕先坐火车到达横滨与范熙壬他们会合,然后乘坐轮船出海。

轮船在朝鲜半岛目前最大的港口釜山港停靠半天,再次开赴天津。甲午战争后,朝鲜也被日本吞并,釜山港已经是由日本人控制。

而他们的野心却越来越大。于天津塘沽港再次辗转火车到达京城后,李谕与范熙壬等人告别先回到了家中。

.....
版权声明:为避免版权纠纷本站仅摘取第三方网站提供部分小说片段欣赏,如需阅读全部章节请支持正版小说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