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米悠小说>历史军事>游走在晚清的乱世理工男> 第一百六十七章 聪明人的做法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一百六十七章 聪明人的做法

!--go-->

虽然钱是交了,等哈同跑完手续,实际拿到地契还要过几个月。李谕与哈同留下了电报的联系方式,便准备先行回京。

一路上做轮船肯定又要花去好几天,反正没事,可以写写化学方面的入门讲义。

为求严谨,李谕还是准备去买点相应的书籍,毕竟不是专门搞化学的,单凭记忆写确实容易出纰漏。

正好上次也答应《申报》史量才给他写了点科学小稿件,李谕是从现在大家日常容易接触的方面入手。

这次写了一篇关于太阳系内行星介绍的文章,比如太阳其实有寿命、地球也有寿命,还有就是木星是个气态行星,并没有岩石表面之类。

反正在这时候都是一些比较有颠覆性的内容。史量才拿到稿件蛮高兴:“除了你,真的再难找到这么优秀的科学文章。最近听报社的老人说,《申报》多年前也曾经办过一份叫做《格致汇编》的科学杂志,可惜在十年前停办了。”《格致汇编》是中国最早的关于科学方面的杂志,在1876就创刊,于1892年停刊。

李谕问:“想不想把科学杂志再办起来?”史量才立刻说:“当然想!我现在算是明白了,咱们想要变强,离不开科学。”李谕说:“我也有这想法,等有时间了同你好好研究研究。”史量才道:“当然离不开你。”

“另外,”李谕问道,

“我想买几本关于化学方面的书籍,不知道上海有没有这种书店?”

“有啊,”史量才说,

“刚才我说的《格致汇编》主编傅兰雅先生,就办了一家格致书室,专门经营科学类书籍。”

“哦?还有这种地方,快带我去看看!”果然是大上海啊。傅兰雅是个英国人,当初还在丁韪良手下做过同文馆的英文教习,后来被基督教上海教会团任命为在传教士中享有盛名的《中国教会新报》的主编。

不过傅兰雅虽受教会派遣,但对传教兴趣不大。来到中国后,他看见传教事业十分不景气,便很快打消了这个念头。

转而进入江南制造局的翻译馆专门搞起了科学书籍翻译,徐寿、华蘅芳、徐建寅等人都曾经与他一同做过翻译工作。

刚进入格致书室,李谕就感觉真的挺像一个近现代图书馆,从中文译着到西方原版应有尽有,品类也涉猎了数理化生各门类。

想想就知道这东西现在没有太大销路,不过傅兰雅竟然能一如既往花了几十年做下来,也蛮不容易。

“原来是李谕先生。”格致书室傅兰雅一眼就认出了李谕。倒是傅兰雅本人由史量才给李谕介绍了一下。

他已经是个60多岁的老者,但精神看着挺好。问过好后,李谕说:“能搜集到这么多科技书籍,先生着实令人敬佩。”傅兰雅哈哈笑道:“那是当然,放眼英国,也没有几家私人书店有我全。你等一下,有样东西给你看看。”傅兰雅抽出了两本《分形与混沌》以及英国皇家学会的一些会刊,

“包括你写的书,还有出版过你文章的杂志,我这都有。”

“好家伙,”李谕讶道,

“这些弄过来可不容易。”傅兰雅说:“你的名气太大了,动不动就有人来问,还有不少人托我从国外买你的书。”李谕这才知道华世芳那本第一版《分形与混沌》怎么来的,原来源头在这。

李谕笑道:“以后国内也会出版,而且是中文版。”傅兰雅说:“这就省事了,犬子现在也在做翻译工作,不过你的这本的确过于高端,很多词汇连我都很陌生。”现在不管是哪个翻译局,在翻译科学书籍时基本都是选的比较浅显的,涉及当下最新的科学成果压根没有。

近几十年的科学成果都没有翻译过来,现在国内基本就没人知道麦克斯韦的《论电和磁》、庞加来的《时间的测量》等新理论。

李谕问起这次过来的目的:“在下想买几本化学方面的系统全面的书,店里可有?”

“当然,”傅兰雅从书架上抽出几本《化学工艺》、《化学考质》、《化学求数》、《化学鉴原》等书,

“要说我翻

译最多的,还真就是化学方面。”傅兰雅翻译过上百种书,凭他自己的力量根本做不到,所以他采取的是口译方式,有那么一点像林纾。

不过与林纾正好反过来,林纾是不懂外文,所以就由别人口译后自己润色写出来中文;傅兰雅就是自己口译,然后别人写。

反正这种速度的确是很快的,所以两人都称得上是高产。李谕问道:“这几本书需要多少钱?”傅兰雅摇了摇头,

“不要钱,能见到你着实不易,能给我这几本《分形与混沌》签个字就足够了。”李谕笑道:“我这签名竟然这么值钱吗,以后再来上海一定多来你店里光顾。”傅兰雅却说:“恐怕到时我就不在上海了。”史量才讶道:“先生又要去美国?”傅兰雅点点头:“这次怕是不会再回来了。”

“不回来了?”史量才问道。傅兰雅略带忧伤回道:“我做的已经够多了,却……哎,反正我年龄已经大了,这几年往返奔波,确实累了。”从1896年开始,傅兰雅就被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聘为东方文学语言教授,这几年每年都再来中国一趟译书。

还捐款开办了上海盲童学堂,就是他的幼子傅步兰担任校长。傅兰雅在中国的时间长达35年,半辈子几乎都铺在了科技书籍翻译上,但自从甲午战败后,就明显开始心灰意冷。

史量才只得说:“本想邀请您重办《申报》科学杂志,可惜……”

“重办?”傅兰雅的眼睛微微有了一点光芒。史量才说:“对的,而且会有李谕先生鼎力相助。”傅兰雅摸了摸下巴:“这倒是有点意思。”就算是李谕办科学杂志,现在的情况肯定很多是以翻译为主,所以傅兰雅肯定可以帮上忙。

于是李谕也挽留道:“如能得先生帮助,将不胜荣幸。”傅兰雅其实也不想让自己大半生心血付诸东流,但一时也拿不定主意,于是说道:“我会好好考虑你的提议。”史量才也说道:“先生务必细细思量。”拿好那几本书,李谕就动身前往码头,依旧是招商局的轮船,走海路开往天津港。

如今京杭大运河江南段虽然还通着,不过自从黄河改道后,山东段基本就慢慢淤废了。

路上李谕专心写好了化学入门讲义的一部分,其实现在国内涉及到西洋各门科学,最受欢迎的就是化学了。

毕竟做实验有意思,上手相对也比数理简单一点。回到京城,李谕回到家后,凤铃竟然早就打出了一封来自英国的电报,发信人是开尔文勋爵:“东方的李谕先生,经过我与皇家科学院会长哈金斯的商量,决定对你授予皇家科学院外籍院士的身份。不过哈金斯会长提了一个小小的要求,希望你能再提交一份专业的科学稿件,这也是私人一点要求。以上。”内容很短,不过消息蛮炸裂。

没想到这么快他们就已经想要给李谕外籍院士的身份,恐怕李谕要成为近现代第一个拿到此殊荣的人。

英国皇家学会有不少外籍院士,之前遇到的门捷列夫就是。李谕立刻回电报:“尊敬的开尔文勋爵,收到您的电报,不胜荣幸,我将为你们提供一份极有价值的稿件,敬请期待。”能拿到这个外籍院士好处不少,最起码李谕可以光明正大剪掉辫子。

而且凭借着这个身份,李谕可以拉来不少赞助。既如此,就要严肃对待了,必须搞一个足够响亮的论文才可以。

正思考之时,有人来找上了门。

“李谕小友,听说你终于回来了。”李谕一看,来的竟是梁诚。

“原来是义哀兄,来到寒舍,不胜荣幸。”梁诚道:“你可真是忙啊,听说湖广总督张大人都请你去府上坐过。”李谕笑道:“京城里的消息真是快。”

“那当然,”梁诚说,

“能同时成为直隶总督袁大人与湖广总督张大人的座上宾,现在京城里的官员们对你也是另眼相看。”李谕向屋中伸手:“义哀兄快里面坐,”然后对王伯道,

“快给梁大人上茶。”梁诚看到东厢房中的电报机,讶道:“难怪我看东厂胡同口架上了电报杆

.....
版权声明:为避免版权纠纷本站仅摘取第三方网站提供部分小说片段欣赏,如需阅读全部章节请支持正版小说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