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米悠小说>历史军事>游走在晚清的乱世理工男> 第一百九十章 洪门大佬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一百九十章 洪门大佬

!--go-->

来特兄弟制造的

“飞行者一号”,重量非常轻,就算是加上驾驶员,也不过360公斤左右,所以任何设计都讲究轻量化。

受限于他们的鸭翼气动布局,更要求前端质量减轻,不然就会加剧头重脚轻,影响飞机的飞行稳定性。

换句话说,发动机的设计关键在于重量以及前后配重比。至于马力,十来匹就绰绰有余,毕竟起重质量很低。

或许是因为来特兄弟申请的专利多数是鸭翼布局,后续的美国飞机制造公司为了绕开他的专利,采取了常规布局。

就像之前提到的,现在美国虽然有了专利局,不过审批流程很难像后世般严格。

这件事美国的专利局有一定责任,但现在专利局也真心没什么人懂飞行器,否则不太应该让来特兄弟的飞机作为一个整体专利通过。

专利局里更不可能每个人都是爱因斯坦。顶点小说

“您也在底特律拥有发动机工厂?”哥哥威尔伯·来特问道。

“并没有,”李谕说,

“我需要在纽约为你们制造。”

“纽约距离北卡罗来纳似乎也近一些,”弟弟奥尔威·来特说,

“我们会为你付上足够的酬劳。”

“我不需要酬劳,权当为你们的飞行事业添砖加瓦。”李谕说。只卖一台发动机能挣几个钱,能参与到人类历史上第一架飞机的研制过程,可有意义得多。

不过来特兄弟就很开心了。搞研发很花钱的,尤其还是飞机这种从来没有人成功过的东西。

“太感谢您了!真心想不到一个中国人能拥有这样的知识与胸襟。”来特兄弟说。

李谕说:“发动机的制造会需要一段时间,你们有没有电报机?做好后我可以及时通知你们。”

“您可以发到报社,他们会告诉我们。”来特兄弟说。

“一言为定!”来特兄弟现在的研发工程进度很紧张,他们立刻就要赶回北卡罗来纳继续飞行者一号的制造。

而李谕也准备返回纽约。

“你当真要造发动机?”sierra问。在她看来,这绝对是一项不简单的事情。

“有什么难的,”李谕笑道,

“不过最好还是买一台缸数尽可能多的发动机看看。”李谕想起别克的双缸发动机,决定找他买一台。

大卫·别克还没有成立别克公司,只能算作是一个研发制造汽车的小作坊,纽约车展上造出的两台车已经是极限。

底特律目前并不大,找到他也不难。李谕走进大卫·别克的小工厂,说道:“别来无恙,大卫·别克先生,我就说咱们还会再见面。”别克的小工厂里摆着最多的就是各式发动机,一眼就能看出来,他的研发重心多少存在一些问题:他过于执着于更加先进的发动机技术,并没有重视整车销售。

不像其他很多汽车公司一样,边销售边研发。大卫·别克的做法在汽车工业早期,并不是个明智之举。

大卫·别克认出了李谕:“是你们!莫非是我的汽车出了问题?”李谕笑道:“没有问题,我来是想看看有没有多缸的发动机可以买一台。”别克苦笑:“如果是以前还真不想卖,但现在我的工厂已经快要没有资金,你愿意买的话再好不过。”最迟明年,别克的公司就要被卖掉。

一家马车公司的老板威廉·杜兰特会将别克汽车整体买下,后续又依托别克汽车公司成立了更大的通用汽车公司。

别克本人却很快被解雇,暗然离去,只留下了以他名字命名的别克汽车品牌。

李谕转了一圈,指着一台发动机说:“这台可以买吗?”别克说:“你的眼光还真是准,那台发动机用了顶置气阀,但稳定性还不太好。”

“没关系,”李谕说,

“我看中的是它小巧的体型。”别克说:“小巧是小巧,但过于小巧的话,气缸内的气体爆燃就不好控制,它不是个完成品。我有另外成熟的顶置气阀发动机,不过体积稍微大一些,只不过已经装在了那位女士买走的汽车上。”

“我总不能拆掉汽车吧,”李谕说,

“如果可以的话,这台发动机我就买下了。”大卫·别克已经几乎是穷途末路,说道:“好吧,它还并不成型,只需要200美元就可以。”

“成交。”这台发动机重量也有几十千克,李谕其实稍稍看几眼就能明白它的构造。

其实他之所以买发动机,真不是为了学习,而是因为他脑子里的设计都太过先进,反而把握不好分寸。

所以才买这么一台老式的发动机限制一下思路。到达纽约的实验室后,李谕便开始进行重新设计,主要的目的就是尽可能用铝制结构代替铸铁,如此能够大大减轻重量。

现在买点铝还是比较花钱的,但铝制反而让加工难度稍稍降低。铝材后续在飞机产业极为重要,不过早期的飞机不少用的是木制。

忙得如火如荼时,实验室的门被敲响。李谕打开后,外面站着一位中年人,他一眼就能看出对方是个中国人。

中年人说道:“你就是李谕吧?我想我没有找错。”

“我是李谕,请问您是?”李谕问道。

“我叫司徒美堂。”对方回道。好嘛,原来是美国洪门的大老。不过司徒美堂现在还没有成立安良总堂,暂时也没有成为真正意义上的洪门大老。顶点小说

现在旧金山洪门致公堂的大老是黄三德。不过司徒美堂已经加入美国洪门近20年,之前所成立的安良堂隶属致公堂旗下,规模也很大。

几年前他辞职来到了美国东部,靠着多年积累,他在美国东北部活跃的洪门中仍旧是地位最高的。

李谕自然知道司徒美堂的名号,

“久仰久仰!您怎么来了?”

“该说久仰的是我,”司徒美堂笑道,

“在下不过一个浪迹海外的游魂罢了。”李谕说:“您能组织互助会,团结华人,互帮互助,怎么能说是游魂!”司徒美堂说:“你也知道我们洪门?”

“当然知道,只是一直未有机会拜会。”李谕说。在二十世纪初,漂泊在海外的华人差不多有两千多万之巨。

漂泊不易,大家自然就会抱团取暖,许多宗亲会、老乡会又因为血缘关系限制不好进,许多华人就加入了条件相对自由的洪门。

大家也比较认同洪门

“联卫共济、手足互助、患难相顾”的理念。洪门把刚出国的人称为

“唐山兄弟”,提供食宿,想做买卖可以提供资金帮助,甚至遇到官司还能提供法律援助。

因为互助组织的性质,美国的致公堂已经成功以

“华人共济会”的名义在政府注册,成为了合法组织。其实除了名气最大的致公堂和安良堂,类似的还有很多各式各样的堂。

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堂口之间也有争斗,司徒美堂后来对于洪门的一项大功劳就是能够平息各种堂口之间的争斗,绝对是个大哥。

而且他脑子好使,知道单纯靠蛮力不行,在美国这种地方得讲法律。所以他的安良堂不仅相比致公堂组织更严密,资金更充足,最主要的是还一直请美国律师当法律顾问。

最出名的就是后来的美国总统小罗斯福,他为司徒美堂当过十来年法律顾问。

司徒美堂走进李谕的实验室,感叹道:“你们这种文化人就是厉害,我见过不少美国人的机器,但压根说不上名号,更别提你发的那些文章,我是一个字看不懂。”李谕笑道:“术业有专攻。”司徒美堂说:“咱们太缺你这种人了,要是能造出坚船利炮,就不怕洋人。”

“早晚都会有的,”李谕说,

“一步步来。”

“你说的没错,要是着急恐怕还会是下一个康梁。”司徒美堂说。李谕问道:“康南海也来过美国,不知道先生见过他吗?”司徒美堂不屑道:“见他做什么?我们不是一条船上的,康有为满脑子装的都是他的皇上,而我们洪门连清国都不认。”李谕笑道:“这倒也是。不过康南海的能量不小,骗了华人不少钱,你们应当小心为好。”司徒美堂叹道:“没有办法,他的嘴皮子太厉害,我们只能保证自己的会众不给他捐款。”洪门

.....
版权声明:为避免版权纠纷本站仅摘取第三方网站提供部分小说片段欣赏,如需阅读全部章节请支持正版小说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