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米悠小说>历史军事>游走在晚清的乱世理工男> 第两百零七章 照相馆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两百零七章 照相馆

!--go-->

李谕听从建议,离开大学堂后立刻动身前去琉璃厂。北京丰泰照相馆是北京第一家由中国人开办的照相馆,馆主叫做任庆泰。

这家照相馆从1892年开业,已经有十来年了。现在的照相还远不像后世那么简单,随随便便拿着手机就能拍,如今的照相术可是一项技术活,而且是普通人不太容易接触到的技术活。

任庆泰本人就是个照相大师,他当年为了学习照相术,曾远赴日本学习深造。

也正是在日本受到启发,猜想国内也会慢慢兴起照相市场,于是在北京琉璃厂开设了丰泰照相馆。

经过十年的发展,丰泰照相馆规模已经不小,技师、学徒有十余人,并且兼营照相器材。

丰泰照相馆擅长拍大场面,比如合影或者戏装照片。用后世的话说,就是擅长拍各种艺术照和cosplay。

而且丰泰照相馆拍照技术过硬,照片装帧精良,非常受欢迎。庆亲王奕匡就曾经在此拍照,然后拿着照片带入宫中给慈禧看过后,慈禧还曾召任庆泰入宫给她拍照,甚至因此赏赐了四品顶戴。

丰泰照相馆由此更加名声大噪,誉满京城。当然了,此后慈禧又找了个御用照相师,也就是裕德龄、裕容龄的哥哥裕勋龄。

毕竟她太爱拍照了,总让任庆泰过来实在麻烦,不如在身边有个专门的照相师方便。

李谕来到照相馆后,进门发现还真挂着不少戏曲名伶以及达官贵人的照片。

一名学徒过来问道:“客官要照相?”李谕回道:“对的。”虽然之前在大英使馆拍过照,但他还真没进过一百年前的照相馆,不知道有什么讲究。

学徒说:“正好今天馆长和大师傅都在。请问您要拍什么照片?”李谕拿出衣服说:“学士服。”学徒一看,说:“戏服嘛?那就要馆长或者大师傅了,请问阁下尊姓大名。”

“李谕。”他本来很想说这并非戏服,不过想想还是不多做解释了。m.

“我晓得了,客官您稍等。”没一会儿,两人就从屋中走出。

“是帝师来了吗?”任庆泰说,

“哎哟幼,您大驾光临,有失远迎,有失远迎!”李谕笑道:“掌柜的客气了。”任庆泰看来是听过李谕大名了。

“帝师快请坐!”任庆泰又招呼学徒给李谕端上茶水。李谕说:“我就是拍个照,不用这么客气。”任庆泰问道:“帝师要拍什么?”李谕说:“学士服,用在京师大学堂。”任庆泰想了一会儿说:“我记得在日本见过。”

“你见过的话就最好不过,”李谕说,

“衣服我也带来了。”

“给帝师拍照,我要亲自上马,”任庆泰说,然后又指挥旁边的另一人,

“仲伦,你也帮衬着。”他们已经拍过十来年照,流程熟得很,没多久就完成了照相。

任庆泰说:“帝师住哪?照片洗好后给您送过去。”李谕说:“不用的,我亲自来取便是,这点小事还用劳烦大驾。”任庆泰说:“那我多给

您洗两张。”现在胶皮不便宜的。

李谕问:“价格?”任庆泰笑道:“谈什么价格!能给帝师拍照,是我们的荣幸,不需要付钱。”

“还是付了吧。”李谕说,他并不想平白无故欠人情。

“哎!”任庆泰说,

“帝师不用跟我客气,给您拍了照,说出去对我们照相馆也有好处,自然就会有更多客人光顾,所以我们不吃亏。”他这么说,李谕也就不再坚持。

李谕指着那些梨园名角的照片说:“想不想拍个电影?”任庆泰说:“电影?我曾经在前门福寿堂饭庄见过这种就像皮影戏的效果,倒是也在钻研。”李谕笑道:“那就拍一个,民众会很喜欢,对你的生意应该更有帮助。”历史上中国第一部电影《定军山》就是由丰泰照相馆拍摄。

任庆泰琢磨了一会儿:“不知道难度如何。”但他肯定知道电影会吸引人,而且在这时候看来,似乎摄影理应就是照相的延伸。

任庆泰问旁边的刘仲伦:“你觉得哪?”刘仲伦就是此后电影《定军山》的摄影师,他说道:“如果拍戏曲电影的话,或许达官贵人们会喜欢,但戏曲没了声音,又失色不少。”李谕说:“可以用留声机在一旁放映声音。”任庆泰说:“有道理,这么一来,说不定太后也会喜欢。”李谕说:“民众当然会更喜欢。”任庆泰说:“那就拍!只不过到时候需要帝师就留声机一事多做指导。”李谕想起了小时候听过的一句广告词,说道:“我明白,毕竟没声音,再好的戏也出不来。”

“帝师说话就是有水平!”任庆泰赞道。李谕说:“到时影像与声音一起录制,正好还可以做到音画同步,不至于让观看体验太差。”任庆泰还没想到什么叫做

“音画同步”,但感觉是个非常好的点子,说不定真能得到慈禧的喜爱。

“我立刻着手此事。”任庆泰说。刘仲伦有点顾虑地说:“父亲,恐怕胶片会用很多。”刘仲伦是任庆泰的养子。

任庆泰则说:“所以你要好好磨炼技术,到时不要手抖。”艰巨的任务一下子落到肩上,刘仲伦还没准备好:“就怕浪费了……”胶卷这么贵,他是真怕犯错。

任庆泰却说:“放心干就是。我近期就去联系几位梨园名角。”他自己都想到了谭鑫培:“要说现在最火的,还得是谭班主。”李谕说:“我先告辞了,拍摄时,不要忘了叫上我。”任庆泰拱手道:“自然需要帝师协助!”——李谕的《博弈论》寄到上海后,张元济非常重视,立刻准备开始排版印刷。

反正也看不懂,倒是少了同行审阅的时间。另外,知道李谕回京,他也把已经整理印出的各科讲义装了一箱寄给李谕。

好在寄过来的数量不少,李谕接着挑出两套寄给天津的张伯苓和严范孙。

两人收到后非常喜欢,张伯苓亲自写了一封回信:“得见先生入门教科书,可知先生不仅能有高高在上的科学论述,更有接地气的教

.....
版权声明:为避免版权纠纷本站仅摘取第三方网站提供部分小说片段欣赏,如需阅读全部章节请支持正版小说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