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米悠小说>历史军事>游走在晚清的乱世理工男> 第两百五十四章 汽车先驱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两百五十四章 汽车先驱

!--go-->

试验刚开始的时候,卡尔·西门子就已经在杂志上登出李谕到达德国,并且成立了一家新实验室的事情。

而且还是发表在了德国物理界最重量级的《物理年鉴》上,——后来爱因斯坦的几篇超级炸裂内容,比如狭义相对论、光电效应都是发在这本杂志上。

但目前大家貌似对什么

“单光子”并不感兴趣,主要是李谕本人的名头确实在欧洲很响亮。他在物理学和数学上均举世瞩目,再加上天文学的重大发现,早就让他在科学家如同超新星一般耀眼。

关键还有《星球大战》这种顶级畅销书,搞得李谕现在宛如一个顶级流量明星。

所以大家似乎对他能发表新东西一点都不意外,反而也是像普朗克一样更加关注《星球大战》。

在做实验的过程中,普朗克还动不动对李谕说:“每天工作八小时就够,剩下的时间抓紧写星战前传!”德国人对工作时间那是相当严格,后来打起仗来都不加班。

到了后世,更是严格控制

“内卷”,中日韩都是非常勤奋东亚人,去了欧洲要是加班还会被批评:“你们要是加班,别人怎么办?这种不良风气必须得改!”李谕也就入乡随俗,晚上没事的时候写写星战前传内容。

自从《物理年鉴》发表了报道,没多久,媒体便全都报道了李谕的消息。

这天傍晚,就有人登门造访。

“请问是李谕先生的实验室吗?”过来的是三个西装革履戴着绅士帽的中年人。

李谕说:“是我,请问三位是?”最前的一人说:“我叫埃米尔·耶利内克,是一名商人。这两位是威廉·迈巴赫以及保罗·戴姆勒先生。”好嘛,迈巴赫本人。

而保罗·戴姆勒则是创始人戈特利布·戴姆勒的儿子。戈特利布在三年前过世,把戴姆勒公司交给了自己两位儿子,以及这位耶利内克共同打理。

耶利内克确实没多少人听过,但他女儿的名字你们一定知道:梅赛德斯。

当年耶利内克与戴姆勒达成协议,公司成车的汽车品牌以他的小女儿梅赛德斯的名字命名,从此一直沿用下来。

耶利内克对初期的戴姆勒公司堪称金主。后世有一些笑话,说某个人败家,一个人就能养活某某公司。

但耶利内克真是几乎一个人养活了刚创立的戴姆勒公司。他买了好多辆戴姆勒公司的汽车,导致很长时间里戴姆勒公司感觉就是为他一人服务。

不过人家毕竟懂商业,对戴姆勒公司的贡献很大。此刻他是戴姆勒公司董事会的主席。

李谕连忙说:“三位请进!”然后招呼吕碧城:“给几位贵客倒点茶水。”——也不知道为什么突然就敢这么和吕碧城说话了。

耶利内克是个商人,而迈巴赫和保罗·戴姆勒则是技术出身。尤其迈巴赫,当年他很年轻时便一直与老戴姆勒一同工作。

老戴姆勒在一定程度上提拔了迈巴赫,因为迈巴赫的设计能力太出色。

经过十多年,迈巴赫业已成为目前欧洲一等一的工业设计以及工业绘图专家。

可以说如果没有迈巴赫,戴姆勒也不会造出第一辆四轮汽车。此前迈巴赫曾短暂离开过戴姆勒公司,不过如今已经回来,并且仍旧是公司总设计师。

他环视了一圈说:“李谕先生不愧是英国皇家学会外籍院士,能够使用如此精密复杂的实验仪器。”李谕说:“其实也没有太复杂。”这些实验仪器和后世的相比,精度差了好多个数量级。

“先生果然谦虚,”迈巴赫说,

“昨天耶利内克先生听帝国物理技术研究所主任所说,先生在汽车设计方面同样出色,已经在美国获得专利,能够实现汽车电子启动,我对此非常感兴趣。”李谕说:“没错,这样可以省掉摇杆启动的动作。”迈巴赫说:“这是个非常伟大的专利,正因如此,我们才会亲自到访。我们的汽车产品是面向贵族与绅士,如果能够优雅地启动汽车,吸引力将大

大提高。”欧洲有贵族传统,汽车早年价格昂贵,面向的恰恰就是这个群体。

李谕道:“这项专利我已经投入工厂生产,并且将会交付美国凯迪拉克等公司装车使用。”

“哦?”迈巴赫讶道,

“竟然已经可以实际装车了?”

“在原型车上非常成功,”李谕说,

“我在设计之初就考虑到了汽车的集成度问题,所以很容易便可以配合到汽车的生产之中。”

“令人惊叹!”迈巴赫说,

“先生能不能具体为我讲解一下?”

“当然可以。”李谕拿出纸笔给他们三人开始讲述其中的一些技术原理。

迈巴赫和保罗·戴姆勒都是搞技术的,很快就知道的确可行。迈巴赫激动道:“先生可否为我们供货?我们的车辆也亟需这样优秀的产品!”李谕说:“可以是可以,不过目前需要从美国供货,我的公司现在底特律。”

“我明白,”迈巴赫说,然后看向一旁的保罗·戴姆勒和耶利内克,对他们说,

“价格上应当会高一些,但如果应用上,完全可以提高公司的销量。”迈巴赫是总设计师,保罗·戴姆勒和耶利内克是戴姆勒公司的实际拥有者,但他们对迈巴赫相当重视,于是二人说道:“美国并不远,借由海运不会让价格过于离谱,能够接受。”李谕说:“用处肯定很大,因为我现在也能够集成上车灯系统。”如今德国还有不少电动车,天生自带电池,所以部分车型也有车灯,只是集成度有些低。

迈巴赫知道这也是个非常优秀又实用性极大的专利,

“先生的设计能力让我刮目相看,这种系统的设计想必难度不低。”李谕笑道:“迈巴赫先生言重了,不算特别难,比不上我另外一个关于四驱系统的专利。”

“四驱系统?”这回说话的是保罗·戴姆勒,

“先生还懂得四驱技术?”后世大名鼎鼎的奔驰公司,一共有三位创始人:卡尔·本茨、戴姆勒以及迈巴赫。

奔驰公司的全名叫做

“梅赛德斯·奔驰”,而其母公司就叫戴姆勒公司。只不过历史上一些商业的原因,

“戴姆勒”这个品牌多次易主,如今只有捷豹能够生产

“戴姆勒牌”车辆。但现在戴姆勒显然还是在创始团队手中。李谕说:“是的,但四驱是个偏向系统层面的设计,对于具体车型需要一些对应的调整,无法像电子打火系统一样迅速供货。”

“我明白,”保罗·戴姆勒说,

“我也在研发四驱系统,不过还有诸多困难。”李谕明白个中要害:“是万向节吧?”他在美国能够顺利拿下专利,就是靠的攻克了四驱系统中一些关键技术设计。

保罗·戴姆勒道:“正是!”李谕说:“这个就在我的专利之中。”保罗·戴姆勒激动道:“那么能不能邀请先生参与到我的四驱设计来?我们如果使用先生的专利一定会付予费用。”也就是专利使用费了。

李谕说:“当然可以。”其实这就是后世奔驰四驱系统的雏形。后世奔驰销售的汽车,凡是带着

“4matic”字样的,便说明有四驱系统,在suv上更加常见。保罗·戴姆勒说:“军方已经向我们发出了供货请求,但同时提出了一些技术要求。考虑到复杂的环境,四驱系统以及悬挂系统都是难点,要是先生能够为我们解决这个难题,至少我们在资金上不会让先生失望。”德国的道路条件比美国要差很多,美国平原非常广阔,而德国则有许多山峦和丘陵。顶点小说

东欧、南欧的山地更多。所以对目前的欧洲而言,在硬化路面仍旧不多的时代,四驱系统几乎是个刚需。

军队要走的路则更烂,少不了野外作业,所以一直到一战前,欧洲军队还是离不开马拉车。

军方的要求里稳定性肯定是第一位,不然即便动力再强,熄火了还不如一匹马可靠。

李谕的设计先进性没问题,只不过需要根据戴姆勒公司的具体情况做深度的沟通。

李谕

.....
版权声明:为避免版权纠纷本站仅摘取第三方网站提供部分小说片段欣赏,如需阅读全部章节请支持正版小说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