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米悠小说>历史军事>穿越初唐从上吊开始> 第两百四十八章 勾动心绪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两百四十八章 勾动心绪

任何事务的发展,都是从简略开始,一步步完善,一点点添补,最后达到某种高度,或者彻底泯灭。

无论如何,科举制度,始终被公认为封建时代,最完善,最公平的选拔制度……虽然在唐朝,选拔出来的人才,绝大部分都是世家子弟。

初唐时期的科举制度,远没有明清时期那么完善,也不是从一个童生开始,要连续闯过六关,才能身登皇榜,暮登天子堂。

没有考场也就罢了,连正经的主考官都没有,批阅考卷的是吏部侍郎带着一干吏员干的,对于他们来说,难度有点大。

先将所有考卷的贴经题、释义题审阅一遍,前者十五中十三,后者十中八,才能进行下一轮。

但下一轮的难度就有高了……明算科是最简单的,答案都提前备好了。

明经科也稍微好点,毕竟说到底是进阶版的释义题。

明书科……书法这玩意,判断标准在哪儿?

明法科……唐朝都没正儿八经的律法,春秋断狱吗?

当然,最让人头痛的是进士科,评价诗赋,实在太主观了。

一首诗,能不能得到青睐,很大程度不在于写得好不好,而在于符不符合看诗人的胃口。

就如同一些画作,人都死了,名气才涨起来,诗赋也一样,问世的时候未必名扬天下,但作者死后,却能流传千古。

吏部。

“自然择优选才。”吏部尚书封伦笑容可掬,“难道玄成信不过?”

魏征一时间找不到话说,总不能说自己打探知晓进士科没录李善,所以来问问。

“圣人下诏行科举事,为国储才,难道太子有……”

这句话一出,魏征立即起身,略略施礼,转身离去。

看着魏征的背影,封伦目光幽幽,沉默了一阵后召来吏部侍郎,“某去承乾殿拜会殿下,尔等誊卷吧。”

吏部侍郎犹豫道:“那份……”

“暂且搁置。”封伦心想,那位少年郎倒是真能折腾,不管什么事,卷进去都很是引人瞩目。

就连赴考,都已经连续有三人前来拜访了,要么是世家子弟,要么是太子心腹,要么是秦王幕僚……

承乾殿。

“殿下不在?”

“去禁苑走动走动。”迎出来的是房玄龄,笑着说:“杜公来的正好,在下正有事相询。”

封伦苦笑道:“不会也是为了李怀仁吧?”

“哈哈哈,正是。”房玄龄大笑道:“如此人物,真的落榜?”

封伦迟疑了下,“罢了,玄龄乃殿下左膀右臂,此事……若是克明在此,还真难以开口。”

房玄龄愕然,这和杜如晦有什么关系?

“原本李怀仁名列榜单。”封伦第一句话让房玄龄更为惊讶。

接下来,封伦的话让房玄龄几乎无可适从,但立即知晓这是怎么回事了。

“克明叔父杜执礼前日登门,言李怀仁锋芒毕露,回京后与太子心腹韦挺、魏征相交甚密,隐隐有投入东宫之像。”封伦叹道:“而且今日魏征亲至吏部,细询此事……”

细细打量着房玄龄的神色,封伦轻声问:“可符殿下心意?”

“殿下绝无此意。”房玄龄叹了口气,犹豫了下,低声说:“原本杜执礼入天策府任兵曹参军事……”

“噢噢。”封伦做恍然大悟状,“此为迁怒。”

凌敬抢了杜淹的兵曹参军事,所以杜淹迁怒与凌敬交好的李善……听起来有点不好理解,但杜淹的确干得出这种事,否则当年也不会和嫡亲侄儿闹的你死我活了。

封伦顿了下,低声问:“李怀仁真的会投入东宫麾下?”

“绝无可能。”房玄龄给出了一个绝对意义的回复,虽然他不知内情,但很确定。

一方面在于李善当日遣派张文瓘急行赴京,密谋山东战事,另一方面房玄龄隐隐察觉到了,李世民对李善的了解可能远比自己要多得多。

封伦松了口气,笑道:“如此甚好,玄龄放心,必然登榜。”

“怀仁诗文如何?”

“一派风范,卓然大家。”

“封公为国选才,自当公允。”

“玄龄难道信不过老夫?”

“若是信不过,殿下如何敢以重任相托?”

武德三年,秦王李世民东征洛阳,战事僵持不下,圣人李渊有撤兵之意,封伦急行回京,力呈局势,终使李渊回心转意,这才有了次年秦王扫荡中原,一战擒两王的丰功伟绩。

在天策府内,杜如晦、房玄龄、长孙无忌是最得李世民信任倚重的谋士,但兼任天策府司马的封伦地位也相当高。

就在封伦还在承乾殿和房玄龄叙谈的时候,江国公陈叔达出了两仪殿,正要回门下省,突然转了个弯,绕到了吏部。

圣人李渊正月初八已然定下,科举事以门下省侍中陈叔达和吏部检校尚书封伦主持。

从头到尾,陈叔达都没插手,但明日就要放榜了,总要过去看一眼。

“进士科九中八,为首者乃御史中丞孙伏伽。”

吏部侍郎口齿清晰的将最后的结果一一呈报,陈叔达其实对此并不是十分在意,只略为听听。

陈叔达眯着眼听了会儿,开口问道:“进士科落榜何人?”

吏部侍郎眼神闪烁,“李善李怀仁。”

“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的李怀仁?”陈叔达讶然道:“他也是今年赴考进士科?”

“是。”

陈叔达此人持身公正,向来对事不对人,得圣人李渊重视,得太子、秦王礼遇,更因为不涉夺嫡事,行事并无太多顾忌,只略略一顿就命人将李善的考卷送上来。

而陈叔达第二个性格特点是性情直率,堪称刚烈。

所以,当封伦从承乾殿回到吏部听到下属禀报后,脸色极为难看,自己想方设法将李善的考卷扣在手中,是有其用意的。

此时此刻,陈叔达正在两仪殿内,慷慨陈词,“陛下,此等诗文,可堪传世否?”

“为国选才,如此诗文,却遭斥落,何以服众?”

斜斜靠在榻上的李渊细读长诗,渐渐的,身姿端正起来,口中不由吟诵,“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

在长时间思索后,李善最终选择的是孤篇压倒盛唐的《春江花月夜》。

不为别的,只因为陈叔达。

原因很简单,《春江花月夜》是陈后主所创,而陈叔达是陈后主的弟弟。

一诗勾动心绪,这是李善在知道陈叔达主持科考事后才决定的。

虽然陈叔达一直没有插手科举,事实上即使没有他,封伦也不会真的让李善落榜……但李善的选择,的确起到了效果。

至少,直接把事儿捅到了李渊面前。

三月,初春。

看最新章节内容下载爱阅小说app,最新章节内容已在爱阅小说app,网站已经不更新最新章节内容。南凰洲东部,一隅。

阴霾的天空,一片灰黑,透着沉重的压抑,仿佛有人将墨水泼洒在了宣纸上,墨浸了苍穹,晕染出云层。

云层叠嶂,彼此交融,弥散出一道道绯红色的闪电,伴随着隆隆的雷声。

好似神灵低吼,在人间回荡。

请下载爱阅小说app,无广告免费阅读最新章节内容。血色的雨水,带着悲凉,落下凡尘。

大地朦胧,有一座废墟的城池,在昏红的血雨里沉默,毫无生气。

城内断壁残垣,万物枯败,随处可见坍塌的屋舍,以及一具具青黑色的尸体、碎肉,仿佛破碎的秋叶,无声凋零。

往日熙熙攘攘的街头,如今一片萧瑟。

曾经人来人往的沙土路,此刻再无喧闹。

只剩下与碎肉、尘土、纸张混在一起的血泥,分不出彼此,触目惊心。

不远,一辆残缺的马车,深陷在泥泞中,满是哀落,唯有车辕上一个被遗弃的兔子玩偶,挂在上面,随风飘摇。

白色的绒毛早已浸成了湿红,充满了阴森诡异。

浑浊的双瞳,似乎残留一些怨念,孤零零的望着前方斑驳的石块。

那里,趴着一道身影。

这是一个十三四岁的少年,衣着残破,满是污垢,腰部绑着一个破损的皮袋。

少年眯着眼睛,一动不动,刺骨的寒从四方透过他破旧的外衣,袭遍全身,渐渐带走他的体温。

.....
版权声明:为避免版权纠纷本站仅摘取第三方网站提供部分小说片段欣赏,如需阅读全部章节请支持正版小说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