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米悠小说>历史军事>穿越初唐从上吊开始> 第二百六十五章 太医署(上)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二百六十五章 太医署(上)

从武德五年十一月末开始,李善这个名字先后扬名山东河北、长安两地,从圣人李渊、太子李建成、秦王李世民及朝中宰辅,到北地各门阀世家,无不知晓。

托李楷、王仁表、张文瓘等好友的福,李善在长安内名声鹊起的同时,也戴上了各式的面具。

眼见突厥屠杀村落,激愤出手相援,这是义。

数万大军阵前,换回淮阳王,力劝突厥北返,智勇皆备。

助魏州总管田留安坚守馆陶,又筹谋大败刘黑闼,这是最符合这个时代谋士的做派。

天策府内,凌敬叹了口气,去年抵达长安,第一日密议,李善口口声声答应……安静一点,少惹是生非。

但凌敬没想到,两个月后,一首《春江花月夜》让李善这个名字开始传遍天下。

瞄了眼桌上的公文,这是褚遂良递来的请拨钱款的公文,弘文馆内的学士大都不贪财……但在这个时代,读书向来是上层人士的专利,笔墨纸砚哪样不需要花钱?

而且弘文馆那些人,用的都是顶尖的……不一定好用,但肯定都很贵,而李世民对此颇为优容,巴不得他们用贵的,将自己礼贤下士的名声打出去。

凌敬签了名,盖了章,笑道:“他日有暇,还请登善留字。”

二十六岁的褚遂良是弘文馆的馆主,管理日常事务,听了这话有些意外,躬身行礼,“不敢当凌公之赞。”

一旁的房玄龄这两日一直在天策府,笑着问:“凌公亦知登善擅书?”

凌敬大笑道:“怀仁虽不擅书,却言,千百年后,登善当不让王右军专美于前。”

这是无与伦比的赞誉……王右军即王羲之。

褚遂良连连谦虚,房玄龄对此倒是不在意,只随口勉力几句,等前者出门,才说:“这两日清闲下来,在坊间闲逛,倒是听了些闲言碎语。”

“玄龄何等人也?”凌敬笑着摇头,“他日必为朝中栋梁……”

说到一半,凌敬住了嘴,他看见了房玄龄脸上并没有什么笑意,略为顿了顿,前者低声问:“与怀仁有关?”

“嗯。”房玄龄微微点头,“坊间传言,怀仁有活死人医白骨之能……”

凌敬松了口气,“当日苏母中箭,怀仁持匕首开胸剖腹……赞一句活死人医白骨,也不为过。”

“若非有此能,当日道国公也不会许其于馆陶设伤兵营了。”

房玄龄低声道:“进士科,如今唯独怀仁尚未去吏部选任。”

“天策府司马为吏部尚书,怀仁愿退避三舍。”凌敬立即回道。

房玄龄忍不住笑了,“久闻凌公明晓时局,见事犀利,更通晓兵法。”

凌敬也笑了……刚才那句话,攻守兼备。

点出了吏部尚书封伦曾让李善落榜,而退避三舍……可不是谦虚。

重耳流亡国外,得楚王收留,许诺他日对阵,愿退避三舍……结果呢,重耳倒是真的连退九十里,然后集中兵力,大破楚军,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城濮之战。

李善的行事做派的确显示出类似的性格特点,长乐坡、山东,都是主动退避,而后反击。

沉思片刻后,房玄龄身子微微前倾,低声道:“在下知晓,怀仁至今尚未选试,实有苦衷……”

听了这句话,凌敬眼神闪烁不定,难不成秦王将李善身世告诉了房玄龄?

但紧接着,房玄龄继续说:“虽不知内情,但如今……坊间流传,怀仁乃孙思邈之徒?”

凌敬呃了声,这个……这个……好像是李善当**问俘虏时候胡扯的吧?

武德年间,孙思邈在关中、河东一带名气相当的大,事实上,他在开皇年间就名声大噪,杨坚曾经召其入朝为官,但孙思邈坚拒,隐居太白山、钟南山。

看看凌敬的表情,房玄龄也差不多知道答案了,苦笑道:“太医署有意召怀仁入内。”

“什么?!”凌敬脸色大变。

半个时辰后,凌敬敲开了李宅后院那间温房的门。

“开玩笑吧?”李善听得莫名其妙,“太医署?”

“是专为皇室诊治的医者?”

“太医署,南朝刘宋始创,原为门下,如今隶属太常寺。”凌敬解释道:“虽为显贵诊治,但主责授医术,类国子监,分科考核,升、降、留、退均有规。”

李善大为感兴趣,这和明清时期的太医院完全不同,倒是有点像后世的医科大学,“如今太医署有多少人?”

“约莫三四百人。”

李善倒是想过,自己的医术在这个时代……终归有一部分能发挥作用的,至少战场急救、设伤兵营很有用,如果只是自己一个人,操持起来难度太大了,但若是能借助太医署……

说白了,如今的太医署主要不是为了治病,而是培养医疗资源,李善在心里盘算,军中医者,若是能以战功而论,应该能组建起一支小规模的医疗队……关键是要给这些医者上升的通道。

嗯,现在还不行,要等到李世民登基……凌敬之前就说过,李世民对设伤兵营非常感兴趣。

看李善居然一脸向往的神色,凌敬都被气笑了,“房玄龄非那等妄言之辈,若是你入太医署……”

“也不是坏事。”李善小声嘀咕,“不过吏部选试,也能入太医署?”

“能。”凌敬很确定的说:“太医署每年都会从民间挑选医者。”

“如今想想,这段时日,坊间流传你医术极高……怕是有人推波助澜。”

“会是李德武吗?”

“杜淹?”

“王仁佑?”

凌敬咽了口唾沫,“长安城内,你还得罪了谁?”

李善挠了挠下巴,“今日张文瓘来访,倒是听他提起……那首诗递去,崔信颇为不悦。”

“你还真的将那首诗送了去?”凌敬目瞪口呆,“你不是绝了与清河崔氏联姻之念吗?”

“一首诗而已……”

“呸!”凌敬戟指骂道:“若是此诗流传开,怕是崔信视你为敌!”

李善有点委屈,又不是情诗艳曲,唐朝……不是女人都挺开放的吗?

凌敬在小院子里疾步来回,“若是封伦不移位,吏部选试……就算过了,万一将你打发去江南、巴蜀……”

“理应不会吧?”李善心想,李道玄那边都说过了,李渊是认可自己在山东战事中的功劳的。

不过,李道玄也曾提到过,李渊当日决定在科举后召见自己……都半个月了,怎么一点动静都没有?

三月,初春。

看最新章节内容下载爱阅小说app,最新章节内容已在爱阅小说app,网站已经不更新最新章节内容。南凰洲东部,一隅。

阴霾的天空,一片灰黑,透着沉重的压抑,仿佛有人将墨水泼洒在了宣纸上,墨浸了苍穹,晕染出云层。

云层叠嶂,彼此交融,弥散出一道道绯红色的闪电,伴随着隆隆的雷声。

好似神灵低吼,在人间回荡。

请下载爱阅小说app,无广告免费阅读最新章节内容。血色的雨水,带着悲凉,落下凡尘。

大地朦胧,有一座废墟的城池,在昏红的血雨里沉默,毫无生气。

城内断壁残垣,万物枯败,随处可见坍塌的屋舍,以及一具具青黑色的尸体、碎肉,仿佛破碎的秋叶,无声凋零。

往日熙熙攘攘的街头,如今一片萧瑟。

曾经人来人往的沙土路,此刻再无喧闹。

只剩下与碎肉、尘土、纸张混在一起的血泥,分不出彼此,触目惊心。

不远,一辆残缺的马车,深陷在泥泞中,满是哀落,唯有车辕上一个被遗弃的兔子玩偶,挂在上面,随风飘摇。

白色的绒毛早已浸成了湿红,充满了阴森诡异。

浑浊的双瞳,似乎残留一些怨念,孤零零的望着前方斑驳的石块。

那里,趴着一道身影。

这是一个十三四岁的少年,衣着残破,满是污垢,腰部绑着一个破损的皮袋。

少年眯着眼睛,一动不动,刺骨的寒从四方透过他破旧的外衣,袭遍全身,渐渐带走他的体温。

.....
版权声明:为避免版权纠纷本站仅摘取第三方网站提供部分小说片段欣赏,如需阅读全部章节请支持正版小说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