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米悠小说>历史军事>穿越初唐从上吊开始> 第二百七十九章 觐见(下)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二百七十九章 觐见(下)

两仪殿内不时传来爽朗的笑声,服侍的宫人都嘴角带笑……不夸张的说,自从武德四年秦王回朝夸功以来,这座宫城很少出现这么多笑声,宫城的主人脸上的笑容更是少之又少。

李渊饶有兴致的问起诸多琐事,李善一一作答,李建成、李世民不时凑趣补充。

李世民对李善的了解太多了,随口道来,而李建成刻意怀柔,也知晓不少李善的传闻。

东山酒楼如今在长安城中独树一帜,李渊都起了心思去一品滋味,又问起了玉壶春。

李建成抢在前面说个不停,大抵意思是玉壶春酒肆曾被封门大半个月,最后还是京兆杜氏和李善合作……反正没说京兆杜氏什么好话。

反正京兆杜氏如今出仕者不多,在京中的唯有杜淹、杜如晦两人,都在天策府任职。

李世民的视线和李善撞了撞,两个人都在忍笑……现在可以确定了,李建成还不知道是太子家令韦庆嗣使玉壶春酒肆封门的。

“怀仁所学倒是杂的很。”李渊想了会儿,“此次因筹谋山东战事而封爵馆陶县公,而此次救回平阳,怀仁要何封赏?”

李善摇头道:“既拜陛下为伯父,当称平阳公主为三姐,何以索要封赏?”

实话实说,就李善今日所见,李渊还没个做皇帝的模样,你不肯要,但我非要给!

李善想了想,“倒是有一事求陛下成全。”

听到陛下这个称呼,李渊神色微变,“怀仁道来。”

“之前陛下赐食邑一千户,可否换成实封?”

这句话一出,李建成、李世民都有点愕然,就算是国公也不过是赐食邑……实际上是没有封地的,真正有封地的国公,数遍满朝也不超过一只手。

“一百户。”李善继续说:“就在长安数十里外的村落。”

在户籍上,朱家沟的村民都是不存在的,随李善从山东而来的大部分都投在李家门下,这一百户主要还是以去年定居的难民为主。

“东山寺?”李建成眼睛一亮。

“寺庙?”李渊眉头一皱,“怀仁有长辈为僧?”

李建成上前几步,附耳小声说了几句,李渊恍然道:“是前年下令裁撤的寺庙……为何没有裁撤?”

“那就要问怀仁了。”李建成笑了笑,又低声说了几句。

李渊大笑道:“杜如晦乃二郎左膀右臂,居然被你戏耍……那乌巢禅师到底何许人也?真的修了闭口禅?”

李善干笑了几声,瞄了眼一旁的李世民,“乌巢禅师修闭口禅……修了五十一年。”

李世民嗤笑道:“不知乌巢禅师今岁几何?”

“五十有一。”李善讪讪的回道:“不过幼年真的出家……”

多委婉的解释啊……那位乌巢禅师就是个哑巴。

李渊笑的眼泪都出来了,颤颤巍巍指着李善。

正常状态下的李渊,看起来还不错,但笑成这样,老态毕露,李善在心里琢磨……也不知道这一世的李渊能活多久。

“怀仁便要这东山寺?”

李善摇摇头,“臣自江南回返关中,投亲不成,便在东山寺外的朱家沟落脚,村民友善,多有照料,去年臣随军南下,数十村民充为亲卫,颇有死伤。”

“对了,南阳好像就是在东山寺出家?”李渊突然想起了宇文昭仪的话。

谷</span>沉默了会儿后,李善点头道:“的确如此,去年臣陷于山东,臣母往东山寺上香祈福,曾见过南阳公主。”

李建成有些警惕,毕竟宇文士及在天策府兼职,“怀仁见过郢国公?”

“见过。”李善迟疑了下才说:“郢国公几度拜访东山寺……呃,被赶出来。”

这事儿不好再往下说了,倒不是因为李善的身世,而是因为宇文士及抛妻弃子,便是因为娶了李唐宗室的寿光县主为妻。

李渊略略问了几句,挥手道:“赐食邑一千户罢,改实封一百户。”

啧啧,今儿真是捞了不少好处啊,李善来不及在心里估算,连连称谢。

但好处还没收完呢,李建成笑道:“父亲,怀仁可是进士榜首,至今尚未赴吏部选试。”

这件事李建成昨日就私下提过了,李渊心里有数,要不是陈叔达,李善都要落榜,他瞄了眼李世民,“二郎如何看?”

“但凭父亲做主。”李世民神色平静。

李善至今还没有正式出仕,其中缘由他和李世民都是心知肚明的,无非是杜淹说动了封伦……李善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

李世民心中也不爽的很,他已经向凌敬透露过……无需担忧吏部选试,但李善还没什么反应,已经被关入平阳公主府,三日前才得以出来。

此时宫人来报,中书高官官中书令杨恭仁在殿外等候。

李善侧身看了眼,杨恭仁大步入内,身后跟着的……居然是崔信。

崔信任中书舍人,中书舍人在中书省掌起草诏令、侍从、宣旨、劳问、接纳上奏文表,兼管中书省事务。

“陛下,适才得报……”杨恭仁看了眼李善,才继续说:“李善封爵馆陶县公?”

李渊还来不及开口,崔信突然拜倒,“因私事而封爵,此非为正道。”

李善面无表情的抬头看着殿顶,你就这么恨我?

还没抢了你家的小白菜呢!

其实这次是李善误会了……崔信如何不知李善在山东战事中的功勋呢,只是怕李善真的因为诊治平阳公主而封爵。

“杨卿、崔卿所言无误。”李渊笑道:“怀仁因此而辞,朕决意封爵,实为怀仁筹谋山东战事。”

杨恭仁之前出任凉州总管,抚慰西北,直到一个多月前才回京出任中书令,对山东战事了解不多,偏头看了眼……崔信已经起身退到侧面了。

杨恭仁此次觐见并不是为了李善,而是另有要事,但还没等他开口,李渊问道:“中书省舍人可出缺?”

“中书舍人六人,出缺一人。”

李渊点头道:“怀仁为进士榜首,诗才遍传长安,补为中书舍人。”

李善心里有点打鼓……诗能抄,但草拟诏令这些……我真的不懂啊,也没地方去抄啊!

这时候,崔信突然出列,“陛下,此事不妥!”

李善大喜……救命的来了!

你帮了我这个忙,以后我发誓好好照顾你女儿!

三月,初春。

看最新章节内容下载爱阅小说app,最新章节内容已在爱阅小说app,网站已经不更新最新章节内容。南凰洲东部,一隅。

阴霾的天空,一片灰黑,透着沉重的压抑,仿佛有人将墨水泼洒在了宣纸上,墨浸了苍穹,晕染出云层。

云层叠嶂,彼此交融,弥散出一道道绯红色的闪电,伴随着隆隆的雷声。

好似神灵低吼,在人间回荡。

请下载爱阅小说app,无广告免费阅读最新章节内容。血色的雨水,带着悲凉,落下凡尘。

大地朦胧,有一座废墟的城池,在昏红的血雨里沉默,毫无生气。

城内断壁残垣,万物枯败,随处可见坍塌的屋舍,以及一具具青黑色的尸体、碎肉,仿佛破碎的秋叶,无声凋零。

往日熙熙攘攘的街头,如今一片萧瑟。

曾经人来人往的沙土路,此刻再无喧闹。

只剩下与碎肉、尘土、纸张混在一起的血泥,分不出彼此,触目惊心。

不远,一辆残缺的马车,深陷在泥泞中,满是哀落,唯有车辕上一个被遗弃的兔子玩偶,挂在上面,随风飘摇。

白色的绒毛早已浸成了湿红,充满了阴森诡异。

浑浊的双瞳,似乎残留一些怨念,孤零零的望着前方斑驳的石块。

那里,趴着一道身影。

这是一个十三四岁的少年,衣着残破,满是污垢,腰部绑着一个破损的皮袋。

少年眯着眼睛,一动不动,刺骨的寒从四方透过他破旧的外衣,袭遍全身,渐渐带走他的体温。

.....
版权声明:为避免版权纠纷本站仅摘取第三方网站提供部分小说片段欣赏,如需阅读全部章节请支持正版小说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