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米悠小说>历史军事>穿越初唐从上吊开始> 第三百二十四章 后手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三百二十四章 后手

身为穿越者,李善武德四年在寺庙彻底清醒,确定穿越的一刻开始,就在脑海中整理自己记得住的历史资料。

从人名到势力分布,再到各个时间点,以及史书上记载的重大事件。

毫无疑问,夺嫡诸事中,除了玄武门之变外,就数杨文干事件最为瞩目……也留下了千古难解的谜团。

太子欲反,李渊不得不纵马逃奔,许秦王平叛入主东宫,最终却只各打五十大板,东宫、天策府均遭训斥,属官流放。

很难说这件事的主谋是谁……太子似乎不会那么傻,最终他也并没有举兵。

秦王吗?

似乎说得通,但李善在来到这个时代,涉入朝局,甚至涉入夺嫡之后,却心有狐疑。

李善在不大的屋子里来回踱步,脑子飞速转动,杨文干事件的起因在于太子李建成遣派人手运送铠甲给旧部杨文干……当时杨文干应该就在关内道任一州总管。

问题就在于,李善记不得杨文干任关内道哪州总管。

在半个月前,李善和凌敬、马周议定外放之后,他就拜托朱玮打探消息。

和朱玮、朱氏猜测的不同,李善早在半年前就隐隐猜测到了东宫那人的身份……这也是他为什么要打探杨文干消息的原因。

确定杨文干的位置,李善就有了挑选的余地……不管是因私还是因公。

不管是插手其间,还是冷眼旁观,李善都进退自如……不一定能捞得到多少好处,但应该不会吃亏。

这是李善将在关内道任职定在首位的主要原因,也是今日杨思谊报出那些地名,李善要拖延一二的原因。

但李善没想到,杨文干居然在山东任职……是因为时间还没到,还是因为自己引起的连锁反应?

李善突然停下脚步,目光闪烁不定,转头低声道:“七伯,小侄即将外放……”

“母亲留在庄子,还请七伯照拂一二。”

“分内之事。”朱玮应道:“亲卫队全都带去,不过苏家大郎……”

“定方兄……再说吧。”李善摇摇头,“等不及了,前几日传来战报,西边战事胶着,难以急胜。”

沉默了片刻后,李善身子前倾,轻声道:“杨文干其人,若调回关内道……七伯立遣人来报。”

朱玮虽然应下,但却有些糊涂,他此次打探消息,和大郎君商议许久,实在弄不清楚李善为何要盯着这个人。

离开朱宅,李善没有立即回家,而是沿着石子路缓缓踱步,一直走到村西头,站在山丘上俯瞰如碧玉一般的潭水。

挖掘成潭已经一年了,原先只是通引水渠,但后来与新挖掘的河道相连,小河通往邻村河流,汇入泾水,近日村民发现潭中亦见鱼虾。

这一世还有没有杨文干事件?

李善对此没什么把握,虽有失落,但并不沮丧,自己来到这个时代,声名鹊起,爵封县公,并不都是因为自己穿越者的身份。

呃,当然了,声名鹊起中的一部分……诗才扬名……李善早就将锅甩到了李德武身上,要不是这厮,自己至于吗?!

既然杨文干还在山东,那就让七伯盯着点,以后再说,自己需要考虑的是离京。

离京之前有几个问题需要解决,选择何地任职并不重要……只要不去闻喜就行,晚上和凌敬、马周再商量商量。

其次是李世民相召,李善考虑的主要是这个问题……自己需要表达出什么样的态度?

这是自己和李世民第一次正面的接触……之前在长乐坡,也不过聊聊数语,李善在琢磨,自己需要倨傲一点,还是谦和一点?

需不需要表达出对李德武的恨意?

需不需要表达出对河东裴氏的态度?

甚至对裴怀仁入天策府一事需不需要一探李世民的心意?

如果李世民问起平阳公主执掌北衙禁军,自己需要如何应对?

谷峐</span>李善目光深邃,脚尖一挑,将一块石子踢飞,盯着那块石子跌落,将平静的潭水击出串串涟漪。

“郎君,范十一回来了。”

李善没有回身,只点了点头,在将罗阳打的人事不省之后,凌敬、朱玮命亲卫队增派人手,每日护卫。

如今苏定方远在西境,护卫头领以王君昊暂代,此人乃当年窦建德麾下第一大将王伏宝的侄儿,虽统兵一道远逊苏定方,但勇武冲阵犀利不让人后。

而且王君昊此人心思细腻,引范十一上前,自己在山丘下等候。

范十一最早在李道玄麾下,后护送李善南下,战后与十余族人投入李家门下,此人身材矮小瘦削,但却是军中斥候,身手了得。

“查到了?”

范十一行了一礼,上前几步低声道:“一路跟过去,并无防备,一直跟到坊州。”

“嗯?”

“无法入内窥探,只看得到是商号运粮。”范十一疑惑道:“坊州这些年虽未遭突厥侵扰,但并不盛产粮米。”

李善沉默良久后才开口,“上次你提起,堂弟亦善探查事?”

“是,排行十五,武德三年随秦王攻洛阳,为军中斥候,受伤不轻。”范十一点头道:“后随赵郡王入蜀,今岁五月归乡。”

“可有子嗣?”

“尚未成亲,父母老迈。”

“许其迁居日月潭。”李善脸色淡淡,“你此次随某外放,你堂弟留在村中,替某查验一事。”

“是。”

李善不再说话,深幽的视线再一次投向深潭。

虽然名为善,虽然字怀仁,虽然向来与人为善,不愿结怨他人,但为人处世,不可能没有敌手。

说起自己的对手,李德武、裴世矩是最明显的,但如今麻杆打狼两头怕,不会撕破脸。

罗艺、罗阳父子也是一个,但自己即将外放……一时半会儿碰不到面。

草原上的欲谷设也算一个,但更加碰不到了。

王仁佑是最早的一个,但虽然是太原王氏子弟,但却是分量最轻的一个……他是不能代表太原王氏的。

还有一个……杜淹。

结怨颇深,而且是唯一一个和自己站在同一立场的敌人。

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无……李善绝不相信当日之事,杜淹就此罢手。

这老家伙……就连嫡亲侄儿都能下手残害,怎么可能不怀恨在心?

就算有杜如晦拦着……但李善记得,这位史上名臣在贞观初就病逝了,自己未必能救得回来。

所以,在十余日前,李渊下《禁屠配诏》之后,李善察觉到玉壶春的售量不减反增,思虑良久后,让范十一暗中打探。

最近三年内,关中缺粮,米价升腾……即使是本地望族京兆杜氏,也弄不到那么多粮米来酿酒。

就算杜氏的庄子多,产量多,但那可不是杜淹的……他是从哪儿弄来那么多粮食?

李善行事从来如此,谨慎自守,但在关键时刻,凛然不退……这是需要底气的。

所以,需要留一些后手。

三月,初春。

看最新章节内容下载爱阅小说app,最新章节内容已在爱阅小说app,网站已经不更新最新章节内容。南凰洲东部,一隅。

阴霾的天空,一片灰黑,透着沉重的压抑,仿佛有人将墨水泼洒在了宣纸上,墨浸了苍穹,晕染出云层。

云层叠嶂,彼此交融,弥散出一道道绯红色的闪电,伴随着隆隆的雷声。

好似神灵低吼,在人间回荡。

请下载爱阅小说app,无广告免费阅读最新章节内容。血色的雨水,带着悲凉,落下凡尘。

大地朦胧,有一座废墟的城池,在昏红的血雨里沉默,毫无生气。

城内断壁残垣,万物枯败,随处可见坍塌的屋舍,以及一具具青黑色的尸体、碎肉,仿佛破碎的秋叶,无声凋零。

往日熙熙攘攘的街头,如今一片萧瑟。

曾经人来人往的沙土路,此刻再无喧闹。

只剩下与碎肉、尘土、纸张混在一起的血泥,分不出彼此,触目惊心。

不远,一辆残缺的马车,深陷在泥泞中,满是哀落,唯有车辕上一个被遗弃的兔子玩偶,挂在上面,随风飘摇。

白色的绒毛早已浸成了湿红,充满了阴森诡异。

浑浊的双瞳,似乎残留一些怨念,孤零零的望着前方斑驳的石块。

那里,趴着一道身影。

这是一个十三四岁的少年,衣着残破,满是污垢,腰部绑着一个破损的皮袋。

少年眯着眼睛,一动不动,刺骨的寒从四方透过他破旧的外衣,袭遍全身,渐渐带走他的体温。

.....
版权声明:为避免版权纠纷本站仅摘取第三方网站提供部分小说片段欣赏,如需阅读全部章节请支持正版小说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