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米悠小说>同人小说>从不良人开始登基称帝> 第八十三章,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八十三章,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次日。

大唐皇宫,大明宫,金銮殿。

今天坐在龙椅上的李星云心情很不好,因为昨晚就知道了一个很不好的消息。

他没想到。

张子凡一言中的,居然真的出事了,还是有野心家不甘心,不甘心看着大唐复辟,甚至还联合了外族一起反唐。

“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声音震耳欲聋。

文武百官,五体投地,齐刷刷跪了一地。

“众爱卿平身。”李星云摆了摆手。

下一秒。

大唐核心官署之一,中书省中书舍人李嗣源第一个站了出来,完全没有在意自己顶头上司中书侍郎阴沉的目光。

因为李嗣源没必要怕中书侍郎,他是当今天子李星云提携的,也通过了国子监的考核,某种意义上算天子门生。

而且目前的中书省没有中书令,没有这个最大的官在,他们两個都是副手,只大一级,根本不能把对方怎么样。

“蜀王孟知祥,楚王马殷,于一个月前暴毙身亡,其子继位,并联合匈奴、柔然、突厥、鞑靼、女真,蒙古,占据两道十州,割据一方,言,永不朝唐。”李嗣源语气沉痛道。

此话一出,朝野哗然。

谁也没想到。

蜀王孟知祥和楚王马殷会突然间暴毙身亡,稍微有点脑子的人都知道,他们的暴毙而亡,背后肯定有幕后推手。

这个幕后推手也不难猜,谁是最大的受益者,谁就是幕后黑手,除了蜀王孟知祥和楚王马殷的子嗣外别无他人。

怎么说呢。

他们之所以这么做。

纯属就是年少无知。

蜀王孟知祥和楚王马殷,非常明白不良帅的可怕,所以他们没有任何小心思,甚至还想找机会学晋王李克用归降大唐。

可年轻人不信啊,子不语怪力乱神,根本不相信,有人可以活三百年而不死,只认为自己的父辈已经失去了进取之心。

既然如此,那就让他们来领导未来的蜀国和楚国,朝贡大唐?不可能再朝贡,他们心中的傲气不允许他们朝贡任何人。

.....

“永不朝唐?”李星云皱了皱眉头。

他感觉有些奇怪,永不朝唐这四个字,他好像听说过,好像是商朝时期,有个名叫苏护的诸侯也喊出了永不朝商。

自己是纣王?

反朕做什么?

好好好!!!

你们反都反了,苏妲己在哪里?

能不能把朕的狐狸精给送过来?

别的不说。

李星云现在是一肚子气,昨天因为二皇子李林云带来的好心情全都没了,他想了一晚上,可还是不通这些人为什么要反自己。

现在。

他脑海里面一直有两个小人在自问自答,一直在想蜀国和楚国永不朝唐,也就是这些藩属国造反的理由。

造反需要理由吗?

造反不需要理由吗?

需要吗?

不需要吗?

需要吗?

不需要........

总之。

如今的李星云很暴躁,胸口里面就是一团火。

“蜀王子嗣,楚王子嗣,联合外族,罪不可恕,臣斗胆请陛下出兵平叛,扬我大唐天威!”中书侍郎慷慨激昂道。

“可有爱卿,为朕分忧?”

李星云看向了武将集团,心中琢磨着派谁去平叛。

想了想。

貌似也只有王彦章和李存勖,其他人都没有这个资格领兵。

没办法。

现在的大唐是一个全新的大唐,中低层虽然不缺,但高层,空缺太多,无论是武将集团,还是文臣集团,真正的顶梁柱并没有几个。

或许这也是楚国和蜀国胆敢叛乱的原因,毕竟现在的大唐,就像是一个得到遗产的二代,甚至连正儿八经的战争,都没有打过一次。

百万雄师,听起来,固然可怕。

但这百万雄师的前身,是前大梁,岐国,晋国,回归大唐,现在有几分战力就不一定了,毕竟这些军队都已经打散重组了。

“臣,愿领兵,平定蜀国,楚国之乱。”王彦章第一个站了出来。

说句有些夸张的话,他是老将了,不过,不是字面意思上的老。

他本人还是中年,依旧还是最能打的年纪,只不过是归降大唐的时间比较早,在李星云手底下待的时间比较长。

“陛下,臣有信心,荡平这些外族。”李存勖不甘示弱道。

虽然他本人是沙陀族,但作为一个被成功汉化的外族人,他这辈子都梦想着打外族

,成为下一个霍去病,下一个冠军侯,封狼居胥。

“王将军,李将军,你们有信心是好事,但有些事不能急,还是听听兵部尚书的意见吧。”李星云看向了六部之一的兵部尚书。

六部中的兵部,执掌全国军卫、武官选授、训练之政令,执掌兵籍及武职官员,执掌内外武职官员的除授、封荫之典,乘载、邮传之制,甄核、简练之方,士籍、军实之数。

同时。

如果朝堂和皇帝共同决议对外发动战争,当由兵部统一调遣全国军队,由皇帝亲自任命的大将军为统帅。

战时,虎符兵印下发至将军。

闲时,将领则要缴印回兵部。

唯有如此。

才能保证将领不会拥兵自重,

士兵也不会贸然被裹挟造反。

至于大唐特有的节度使制度,由于地处偏远,拥有自主权力,拥兵自重这个问题,暂时是没有什么好办法解决的。

“陛下,无论是王将军,还是李将军,都有资格领兵作战,但目前朝廷并无大将军,没有一个足以服众的统帅。”

兵部尚书站了出来,语气稍微有些无奈。

大唐一切都太新了,就像一幅干净的白纸,任凭李星云在上面随意作画。

又因为一切来的太容易,目前所有武将,都没有足够的军功升任大将军。

无论是李存勖,还是王彦章,都是从三品将军,距离正三品大将军还差一步,他们都没有资格当任领兵作战的统帅。

统帅二字。

不是玩笑。

现在大唐就很尴尬,一切都很好,就是缺人,还特么是高层缺人。

然而李星云也不能乱搞,没有功劳就乱升职,国家就会彻底乱套。

若是皇帝都不能保证表面公平,想怎么来就怎么来,下面只会更加乱,皇帝都带头乱搞,还指望下面会清正廉明吗?

所以李星云很欣赏李嗣源这个人,经历了国子监的考核,他最终也不过是一个中书舍人,头顶上还有一个中书侍郎。

而再往上的中书令,现在就是位置空悬,哪怕缺,也不能随便推一个人上去,必须得保证这个人有功劳才能升上去。

“缺少统帅........要不.......朕御驾亲征?”李星云试探性问道。

此话一出。

朝堂上面文武大臣顿时就惊了,吓得他们一个个连忙跪了下来。

开始用各种方法劝阻李星云,断绝李星云想要御驾亲征的想法。

“陛下三思。”

“陛下不可。”

“陛下安危,重于泰山,千万不能,以身涉险。”

“陛下,缺少统帅,可以临时提拔一个大将军。”

“自古以来,君王御驾亲征,需要天时地利人和,如今大唐复辟不久,经历不起一丝动荡,还望陛下可以收回成命。”

“陛下,御驾亲征,绝不可取,无论是高祖,还是光武,亦或者太宗,他们所面临的处境,与现在处境完全不一样。”

文武百官一个个苦口婆心劝阻,倒不是御驾亲征不现实。

汉高祖刘邦,光武帝刘秀,隋炀帝杨广,唐太宗李世民。

他们都曾御驾亲征,除了隋炀帝杨广这个倒霉蛋之外,其他三位君王的御驾亲征,都成功为国家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但李星云不行。

他懂个屁战争。

朝堂上面的文武百官又不是傻。

谁不知道他的皇位是怎么来的?

这是一代又一代不良人前仆后继,死伤无数,耗费三十年光阴岁月得来的,几乎是手把手把皇位挪到了李星云屁股下面。

后面又是运气爆棚,岐王爆出女儿身,未动一兵一卒,便成为了大唐帝后,成功解决了大唐复辟期间所遇到的各种问题。

一个国家,一个帝国,复辟可不是嘴上说说那么简单。

没有一个真正的贤能辅佐,就算复辟,也是满目疮痍。

如今文武百官也反应过来了,大唐复辟不久,就如此欣欣向荣,出现了盛世的征兆,这与李星云没有什么太大的关系,全是那位大唐帝后的功劳。

可现在李星云想要御驾亲征?

说句九族有可能掉脑袋的话。

汉高祖刘邦,光武帝刘秀,唐太宗李世民,那个不是把李星云按在地上摩擦的君王,甚至连隋炀帝杨广都比李星云强上很多倍。

唯一让他们欣慰的是。

自家这个君王他听劝。

这不。

李星云

看到这么多反对的声音,心里也熄灭了御驾亲征的想法。

一来是他不会领兵作战。

二来是没必要独断专横。

按理说。

以李星云拧巴的性格,别人说他不行,他一定要证明自己可以,可现在不同了,经历帝后宋云姬【女帝】的调教,他已经不是曾经的他了。

现在的他,听得进劝。

不听劝?

晚上就被九天圣姬打,第二天床都爬不下来。

关键是李星云还不知道说什么,毕竟九天圣姬修炼的是幻音决,可以和他修炼的天罡诀,进行完美的阴阳调和。

为了他好。

能说什么?

再苦也得自己受着,腰子酸也只能忍着。

............

“既然御驾亲征不可行,众爱卿可有大将军人选?临时提拔一个大将军,也得足以服众的人。”

李星云一脸遗憾,这是不被人认可的遗憾,但也无话可说。

刚刚文武百官说的高祖,光武,太宗,他是一个都比不上。

这时候。

听到李星云放弃御驾亲征后,大臣们心里面都松了一口气。

李星云想做妖,可以,但不能现在做,大唐初复辟,需要他这个大唐天子维稳,他的安全比任何事情都要来的重要。

国家之所以叫国家,就是有国才有家,而天子就是国家的支柱,他这个支柱若出问题了,那这个国家也就完犊子了。

至于李星云后面那句话。

他们有没有大将军人选?

文武百官一个个都沉默了,因为无论是李存勖还是王彦章,都没有资格服众,也不可能被推举为大将军。

大将军,可不是简简单单的三个字,没有能力,根本不会有人服,他们有些明白了,那些人为何敢造反。

就在朝堂沉默,寂静无声之时。

大唐文武百官,泾渭分明的武将集团里面,一名白发苍苍,年过半百的老将军,慢慢从人群里走了出来。

“臣刘伯君,自荐大将军,愿为陛下分忧。”

这中气十足的声音,吸引了所有人注意。

“刘将军?”

“不是,疯了?这不是海上作战,而是陆地平叛。”

“他自荐,他谁啊?”

“等等,如果说非要选出一个有资格担任大将军的人,也能服众的人,恐怕也只有这位了,其他人都不够资格。”

“为何?”

“他姓刘,先祖是刘弘基,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之一,夔国公,正二品辅国大将军,死后有资格陪葬昭陵的大将军。”

【夔,kui,山海经·大荒经(大荒东经)记载:东海中有流波山,入海七千里,其上有兽,状如牛,苍身而无角,一足,出入水则必风雨,其光如日月,其声如雷,其名曰夔。】

【昭陵,昭陵是唐太宗李世民与文德皇后长孙氏的合葬陵墓。】

【唯有真正的国之重臣,死后才有机会陪葬昭陵,这是无上的荣耀,这份荣耀,远比唐高宗李治与武则天的合葬陵墓乾陵强。】

【刘弘基,大唐开国元勋,虽不如程咬金,秦叔宝等人出名,但也是大唐开国之际,最不可或缺的一名大将军。】

..........

“刘将军,你确定吗?”李星云语气有些惊诧。

这位刘将军是在皇长子李承嗣出生后,确认大唐复辟不是昙花一现之后,方才携十万大唐水师归降大唐。

但他已经年过半百了,白发苍苍的模样,让李星云不禁有些怀疑,这位老将军,现在还能不能提剑杀敌。

或许是注意到了李星云的眼神。

对于自己年纪方面的些许怀疑。

刘伯君没有辩解什么,只是说出了一句名言。

“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不等李星云开口。

这名白发苍苍的老将军,用力的拍了拍自己胸口。

“不瞒陛下,臣刘伯君,虽已年迈八十,跨越花甲古稀,抵达耄耋之年,依旧能食斗米肉十斤,披挂上阵。”

【耄耋,mao,die】

“这个............刘将军,朕不是怀疑你现在能不能领兵作战,你虽然精通海上作战,执掌大唐十万水师多年,但大海和陆地是不一样的,你能适应陆地的战争吗?”

李星云尴尬的摸了摸鼻子,随后他又提出了一个问题。

“陛下,大海上的男儿,上可海上纵横,下可陆地杀伐。”刘伯君语气一丝不苟。

.....
版权声明:为避免版权纠纷本站仅摘取第三方网站提供部分小说片段欣赏,如需阅读全部章节请支持正版小说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