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米悠小说>言情女生>滚横爬顺> 23阁老回乡交畜税夫人穿戴很时髦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23阁老回乡交畜税夫人穿戴很时髦

23阁老回乡交畜税…夫人穿戴很时髦

滚横爬顺(第二部:十七)

上一回说到的偷进士,被株连九族。满门抄斩,整个一个村庄被拟为平地。现在在地里种地还能刨出砖头瓦块来,也就是说他一族的人被杀了精光。所以在很多的族谱里,很少录入做官的。看来古时做官,在老百姓眼里是一个很危险的职业。当了官没有一定的定力,做了一个贪官,也会给族人带来杀身之祸。

家族里出来一个做官的,没有给大多数的族人带来什么实际利益。株连九族杀头时确要陪绑。所以说,族人不但修族谱时不录入那些做了官的,而且已录入的也要除名。更有甚者,做官的要赶快把家迁走。倘若做官时有什么事情不妥,也不会牵连族人。这是我们那一家族,祖传的一个不成文的规矩。

听老人常说,有不知何处当了官的族人回来敬祖,村里族人不会去接触。也有公差来送喜报,村里人族人也不会主动去接待。我们家族有一人,在清末年间到江苏去。那是出门都背一个钱搭子,钱撘子的一面写着村名,一面写着是第几堂,祖先过来后有五个儿子,分为五堂。

再说我们那一个族人,背一个钱撘子在大街上走路。被一人一把手拉住,认起来本家。原来是族里第三堂的一个人,做官后留在当地的后辈子孙。看见钱撘子上村名,把他拉回家去好生招待。他回家来找见族谱怎么也找不到这个人,只有三堂下有一支,族谱记载“无可考续”。恐怕是被先人们早除名了。看看一个偷进士被株连九族,在我们那一带影响有多大。这也是一些比较大的家族,为了保护大家而采取的措施。

但并不是所有的家族都是这样,毕竟被株连九族的官员是少数。也有很多做过官,回来安度晚年的。我们那一带曾有一个郭阁老,告老还乡的。那时候有一种税收叫畜税,老百姓到集市去买卖牲口要交税,大概那种畜税是有一定的数额。郭阁老和县官交涉,将每年县里畜税自己掏了出来。常有邻县集市交易牲畜,谈好价格,来我们县里付钱交易。

据传说有一天,刚回来没多久郭阁老在村外的路上闲逛。有一个人,推一车棒槌去卖,在一个上坡处,看见郭阁老在那里就说:

“麻烦老哥哥,帮帮忙拉拉车。”郭阁老就过去帮他拉了上来。

这个卖棒槌的上坡放下车子,自然要感谢一番,嘴里不住的喊着“老哥哥”谢个不停。郭阁老成天听见的是喊自己“阁老、恩师、老爷”的,一下子一个人喊哥哥,也觉得亲热就说:

“你这个弟弟我认了!以后我就是你哥哥,你就是我弟弟。下个月初一,你推一车棒槌来。”

到了下一个月的初一,卖棒槌来了,对管家说是一个姓郭的老哥让他来的,进的郭阁老的府邸,郭阁老拿着兄弟的棒槌,问前来给自己祝寿的地方官员、当地豪绅说:

“这种东西是怎么弄得,这么光滑?”大家七嘴八舌的说:

“这是旋的!”郭阁老点着头说:

“原来这东西是旋的。”接着又说“大家来给我祝寿,我也没有什么好的东西送给大家,我这穷兄弟旋的棒槌一人送一对当做谢礼。”

大家来给郭阁老祝寿,那有要谢礼的道理。刚才郭阁老明明说是“旋”的,看来是来“旋”大家来了。掏钱吧,本来值十文钱的棒槌,大家给了三十文、五十文。这是告老还乡的阁老,要是阁老还在任上,一对棒槌不送个元宝,恐怕都还觉得拿不出手来。

这当官的没有一个傻种,也都明白他还乡后也是秋后的蚂蚱,蹦跶不了几天。拿出三十文、五十文也算给足郭阁老的面子。卖棒槌的发了个小财,回家慌忙又取来好几对棒槌,给了郭阁老的管家,权当阁老的生日贺礼,自己再也不敢进去打扰阁老去。

古时,官不管做到多大。万人之下的宰相、阁老到小小的七品芝麻官,到老了都要回到家乡来。这一个不小的群体回乡,带来了好的风俗习惯,先进的生产、生活方式。最大的是带来那一笔不小的“三年清知府,十万雪花银”。

这些财富也无形给乡村带来了发展的机会

,他们回来,要购买土地,修造府邸,置办家产,雇佣下人、长工,也会修修桥补补路,总之这些财富都要在家乡支出去,直至耗尽。为什么要这样说呢?按老人言“富不过三代”,在三代不到百年的时间里就会易手。

六七十年代,中国受古时衣锦还乡传统的影响。很多退休后的人员也会很自然的回到家乡来。我们那里有一个小山村,据说是军队里的营级军官退休后,带回来一位穿戴时髦的夫人。夏天时和村里的妇女们,在小河边的树荫下乘凉,曾是一道靓丽的风景。

他还用好几千块钱盖了几间砖瓦房,用三里五村的瓦匠、木匠,每人每天两元钱。力工不用给钱,农村里没有技术的劳力有的是,会自动赶来帮忙,管饭就行。并说在他家里帮忙,吃的大米白面,还有肉菜。连吸的烟也是古巴进口的。那些去帮忙的人,晚上常在耳朵后面夹一支烟回来显摆。

这些现在来说都是传说了。郭阁老的豪宅,被后来的子孙败家,已经转换了无数的人家。而那位退休回来的军队干部,也因住在农村很多的不便利,早已又回到城里去。剩下那几间砖瓦房子,在那里干晾着。现在他们还在不在人世,也没有听到过他们两口的消息。

说着三儿上坟去,罗嗦了这么多,“陈谷子烂芝麻”的往事。证实了国人,在古时是多么注重叶落归根,敬仰先祖。

三儿领着孩子先在祖坟磕头烧香,放下一个星星大的花糕,点了几滴扁食汤和几个小扁食。又到自家的坟地里和自家的一干人等,给父母亲、爷爷奶奶、老爷爷奶奶等一辈故去的先人,供奉花糕,点着蜡烛,插上几只香,燃烧纸钱,放罢炮仗鞭炮。

那时候南北山上正在修渠,生产队里自己有人,用“碳酸氢铵”和谷糠碾炸药。雷管在淘气孩子的手里,很普遍。二宝也弄了些炸药和雷管,用纸包着炸药。在雷管上插一节一乍长的导火索,拿在手里点着扔出去,当大炮仗放。当二宝要放时,被三儿看见说:

“不准放!你在那里弄来的!一个雷管一毛多钱呢。”

(本章完)

.....
版权声明:为避免版权纠纷本站仅摘取第三方网站提供部分小说片段欣赏,如需阅读全部章节请支持正版小说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