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米悠小说>科幻灵异>诸天纵横,从武林外传开始> 第656章 悟空寻道,来自于师兄的关爱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656章 悟空寻道,来自于师兄的关爱

吕云澄揣着紫金葫芦,轻轻地晃了晃身子,里面传出“哗啦”之声,说明葫芦里面有丹药,不由面露满意之色。

看太上老君吹胡子瞪眼的表情,想来一定很喜欢这种异样的惊喜,毕竟淡定了好几亿年,实在是太过无趣了。

对于一个活了好几亿年的老古董而言,区区法宝金丹,算不得什么珍贵之物,开心才是最重要的。

做神啊,最重要的就是开心!

实在不行我去给你煮碗面条,加两个卤蛋一只鸡腿三块豆干……

吕云澄轻抚怀中的紫金葫芦,心中越发的满意,忍不住浮想联翩。

太上老君作为当世最大土豪,确实不怎么在乎一葫芦金丹,只是看不得吕云澄这個“打土豪分田地”的模样。

轻轻挥了挥手中拂尘,一阵狂风席卷而来,吕云澄倒着飞出了兜率宫。

看着吕云澄化为天边流星,太上老君面上终于露出了满意的笑容。

金角童子还在玩游戏,对于外界的一切情况均不甚关注,没有看到。

唯有银角童子面露不舍。

——我的游戏机没了啊!

吕云澄飘飘荡荡,左沉不能落地,右坠不得存身,就如旋风翻败叶,流水淌残花,一路翻滚了不知多少万里,才迷迷糊糊的撞在山壁上。

念了几遍“净心神咒”稳固心神,暗暗腹诽太上老君小心眼。

不就拿了你一葫芦丹么。

活了好几亿年,炼的丹药怕是能够堆满几千仓库,怎么一葫芦都不舍得?

罢了罢了,这次就拿了个盛丹的破葫芦,下次去拿个盛水的瓶子,或者烧火的扇子,想来太上老君不会吝啬。

牵牛的鼻环就不指望了,否则太上老君怕是会把自己拴在那里。

可以让牛大力去试试!

胡思乱想一阵,吕云澄四下看看,发现远处佛光缭绕,隐约可见一片紫竹林,凝神远眺,又见“普陀”二字。

“普陀山?竟然把我吹到了南海?也罢,既然来了,便去拜会一番。”

普陀山是观音菩萨的道场。

观音菩萨虽不称佛,却也坐莲台,在灵山大雷音寺的地位极高,菩提祖师亦评价为“深不可测”。

这还仅仅是现今,到了后世,观音菩萨的地位与日俱增,地位甚至足以比肩佛祖,香火永世不绝。

不论是否信佛,是否对于佛门神系有了解,都一定知道佛祖,知道大慈大悲救苦救难的观世音菩萨。

这么厉害的菩萨,吕云澄当然要默默盘算,算算双方曾经的因果。

若是双方曾经结下大冤仇,冒然撞上去,岂不是自投罗网!

佛门四大菩萨,吕云澄或多或少都结了因果,两个善果,两个恶果。

《大唐双龙传》世界,把慈航静斋变为活死人墓,重创帝心尊者间接导致其圆寂,算是恶了文殊菩萨。

(PS:民间传说,唐朝帝心尊者是文殊菩萨一世法身!)

上个世界,把法海引导成魔罗汉,又让阿茶三七永占地府,想来地藏王菩萨会有几分怨言。

同样是上个世界,搞倒了峨眉派陈拾一脉,扶持风陵师太成为峨眉掌门。

风陵师太修佛,在佛门看来,峨眉山是普贤菩萨道场,算是一处善缘。

同样是大唐双龙,寇仲登基之后,物阜民丰,更贴近于家庭的观音菩萨逐步成为主流,香火日益旺盛。

至于曾经拆毁的佛寺,吕云澄百分百保证,每一处都是藏污纳垢之所。

倘若是真正的得道高僧,不仅不该怪罪,反而应该感激才是。

诶,对了。

我好像不只是天庭吏部尚书,在灵山貌似也算是个礼部侍郎吧?

“引导成仙,记录仙篆”是吏部的事情,那么“教化众僧脱俗缘”就应该算是“礼部”的事情了。

灵山的“礼部尚书”是谁来着?

应该是文殊菩萨吧!

MMP!

就在吕云澄胡思乱想的功夫,一个碧绿头发的龙女怯生生的走了过来,小声说道:“道长可是东华帝君?”

“是,女娃娃很可爱啊。”

“多谢帝君夸赞,菩萨有请。”

“带路吧!”

这龙女是观音菩萨的随侍龙女,也被称为“捧珠龙女”,和东西南北四海均无关,和十二元辰也无甚关联。

龙女是佛门二十四诸天中的“娑竭龙王”之女,曾经向佛陀进献宝珠,也就是她捧在手里的这一颗。

此珠被称为“如意宝珠”,又叫作“摩尼宝珠”、“无价宝珠”,曾得佛祖佛法加持,具有非常强大的法力。

因其成道之时年仅八岁,因此一直都是童女模样,千年未有变化。

观音菩萨在紫竹林珞珈崖,紫竹林则是在普陀山一处清幽山谷中。

山谷四面有高山环抱,口外双峰对立,凤翥龙伸,苔藓肥厚,苍润欲流,粗略看去,气势已极雄浑奇秀。

等走进谷中一看,地势愈发开展,平原绣野,树树繁花,尽态极妍。

一步踏入,气候立变,天气固是日丽风和,景物更是清淑明丽。

花开似锦,草软如茵,白云撑空,飞泉若练,另有紫竹百顷、神木万株。

竹林之内,时常有珍禽奇兽与恶虫毒蛇出没,枭鸾并集,鹿虎同眠,看似有些别扭,却异常的和谐。

树色泉声,花香鸟语,岚光云影,石韵松涛,端的灵境无边,观赏不尽。

早听人说过,普陀山景物灵奇,终古清淑祥和,琪花瑶草,四时皆春。

山内所有生物,无论多凶恶的毒蛇猛兽,俱受

菩萨佛法感化,并育同游,而不相悖,共跻仙域,永息杀机。

如今到了山内,果见气象万千,话不虚传,当真佛法精微,不可思议。

再向前走四五里,过了一片芳塘,望见对面一山突起于平地之上,宛如天柱矗立,通体莹洁,更胜翠玉。

山势雄峻,孔窍玲珑,峰峦奇秀。

半山腰上有一块突出的平石,此外都是嵯峨削立,无可着足。

石大亩许,祥云环绕,左右两边各有一条瀑布贴壁斜下,玉龙飞舞,灵雨飘空,界破两边山谷。

那平石便是“珞珈崖”,是观音菩萨打坐讲经之所,常人不可靠近。

观音菩萨端坐于崖上,含笑合目,神光外映,妙相庄严,气象万千,一望而知是一位得道仙佛、有道全真。

祥瑞的佛光消弭一切负面情绪,吕云澄略一试探,战意立被消弭,无心做恶客,客随主便,直上珞珈崖。

龙女奉上香茶,吕云澄掏出一个储物袋,笑道:“里面都是小孩子喜欢的小玩意儿,拿去玩儿吧!”

龙女看了观音菩萨一眼,见菩萨微微点头,立刻收了吕云澄的礼物,随后远远退开,不再打扰。

观音菩萨打趣道:“没想到声名赫赫的东华帝君,竟还有这般温情。”

“我家女儿出生不久,正是父爱最浓的时候,见到灵秀可爱的小孩子,自然而然会生出几分欢喜。”

“帝君之女,端的不凡。”

观音菩萨嘴上称赞,但哪怕是淡定如祂,想到吕云澄家中莺莺燕燕,也觉得这位大神通者太过风流。

风流也就罢了,还不知收敛。

前番和天兵天将大战,各位夫人轮番出手,让各路仙神又怕有羡。

就连灵山,都有数位护法罗汉因此而生出嫉妒心或者色心,不得不入轮回转世重修,有些甚至要经历情劫。

增长天王前番表示,有很多神仙想要下界,也有这方面的原因。

就连观音菩萨,都因此而草草凝练一法相,欲去凡间试验此番领悟。

若此事能成,便会聚齐三十三相,通天大道指日可待。

此事是因吕云澄而起,双方自然而然产生因果,观音菩萨请吕云澄入紫竹林品茶,主要就是因为这个。

谈佛吕云澄不擅长,说这个正是平生最得意之事,正要直抒胸臆,试试能不能忽悠菩萨,忽然打了两个喷嚏。

以吕云澄这种修为,当然不可能感冒着凉,打喷嚏显然是被人骂了。

观音菩萨打趣道:“莫不是帝君出门太久,家中娇妻惦念?”

“那我应该打十个!”

吕云澄揉了揉鼻子,笑道:“应该是有人背后骂我,我一向与人为善,骂我的想来不是什么正经的!”

说罢,吕云澄说起了刚才的话题。

至于骂吕云澄的,还真就不是什么正经人,因为他根本就不是人。

他是猴!

石猴!

孙悟空!

……

却说孙悟空自感记忆有缺,成为花果山猴王不久,便建了一艘船,去海外之地寻访仙缘,以期长生。

他造的这艘船颇为坚固,足以抵挡海上风浪,带的果子足够多,还有猴儿酒的酒膏,闲暇时可以钓鱼,短时间内倒也没有什么危险。

可四海之地何等庞大,想要一船渡海,实在是难如登天。

某一日,在孙悟空仰望天空,感觉天地之大己身之小的时候,一阵磅礴的风浪忽然卷了过来。

坚固的木船瞬间崩塌,众多果品全部失散,孙悟空被大风吹的三魂不见七魄,迷迷糊糊被卷到了数万里外。

这阵风不是别个,正是吕云澄等人和天兵天将交战之时,铁扇公主挥舞芭蕉扇卷起的无边狂风。

等到孙悟空迷迷糊糊的醒来,发现已经被狂风吹到了岸边,大喜过望。

按照脑海中不时传来的记忆,虽然是猴儿之躯,在人间过得也算不错。

寻了数日,忽然听到一阵歌声。

“划一叶扁舟~任我去遨游~逍逍啊遥遥~天地与我竞自由~共饮一杯酒~人间本来情难求~相思啊难了~豪情再现~乱云飞渡仍闲悠……”

这曲调既不是楚辞,也不是民歌,韵律奇怪至极,异常不合时宜,却又颇有几分逍遥自得之意。顶点小说

孙悟空听得欢喜,上前拦住唱歌的樵夫,叫道:“老神仙,弟子稽首!”

樵夫慌忙丢了斧,摆手道:“胡言乱语,我这山野村夫,衣食尚不周全,怎敢当得了‘神仙’二字?”

孙悟空道:“你不是神仙,如何说出神仙话来?莫非此曲非你所做?”

事实上,孙悟空早已看出,樵夫绝非作曲之人,只是要试试樵夫心性,看看他是否会如实相告。

樵夫笑道:“这是我打柴的时候,听一个神仙人物唱歌,偷学来的,每日唱着解闷,倒也颇为逍遥。”

“偷学仙曲,神仙不怪你么?”

“神仙不仅不怪,反而治好了我母亲的旧疾,说我后世有一桩仙缘。”

“后世有,这辈子呢?”

“我这辈子,既无兄无弟,又无姐无妹,父亲早逝,只有一母,惟愿侍奉老母颐养天年,不求神仙之道。”

“原来是一孝子,失敬失敬,自古百善孝为先,有此孝心,日后必有仙缘在身,敢问神仙何在?”

“前面有座灵台方寸山,山上有一斜月三星洞,洞里面有一个老神仙。

教我唱歌的神仙,是那个老神仙的弟子,据说如今已经出师了。”

孙悟空大喜,辞别樵夫,径直去

往灵台方寸山。

樵夫回家侍奉老母,百年后无疾而终,西晋时转世重生,仍旧为樵夫。

这一世他名为王质,上山打柴之时见一仙洞,洞内有两位高人下棋。

王质看得入迷,不知不觉间竟然过了足足百年,连斧柄都已经烂朽,自此明悟仙道,飞升为仙。

人世之间,亦有“烂柯人”传说。

……

孙悟空入斜月三星洞,成功拜了菩提祖师为师,成为“悟”字辈的弟子,并正式得名为“孙悟空”。

按照原本的命数,应该是先去山中打柴挑水七年,磨炼心性,然后再传授移山填海降龙伏虎的神通。

怎奈猴子生来带有宿慧,虽然记忆变得异常模糊,玩闹的性子却比吕云澄还要更甚十倍。顶点小说

即便无人教导,他也会自行去斜月三星洞的藏书室,找寻相关的书籍,制作出一件件精巧至极的机关。

每当这个时候,菩提祖师都会想起吕云澄,然后就想到吕云澄离开之前,留给他的唯一一点温暖。

菩提祖师觉得,有必要让孙悟空也感受感受,这来自于师兄的温暖。

次数多了,有时候菩提祖师甚至觉得,吕云澄送的七匹狼,比鸿蒙量天尺更加顺手。

毕竟这玩意既可以当腰带,又能随时解下来教训“逆徒”,非常的实用。

菩提祖师觉得很温暖,孙悟空却大叫师兄不当人,你都已经出师了,留下这玩意儿做什么?

同时心中暗忖,自己出师之后,应该给师弟师妹们留下什么宝贝。

菩提祖师时常被气的吹胡子瞪眼,但却没有半点赶猴的意思。

一来猴子活跃,让烦闷的斜月三星洞重新变得生机勃勃,二来猴子的天资绝世无双,最合祂的收徒癖。

只不过每次孙悟空捣乱,都免不得要挨一顿七匹狼,每挨一顿七匹狼,都会暗骂一次师兄不当人。

念念不忘,必有回响!

孙悟空也是大神通者,念叨的次数多了,返还在吕云澄身上,当着观音菩萨的面,连打了两个大喷嚏。

观音菩萨不知其中因果,打趣是诸多道侣惦念,吕云澄又怎能不知!

若不是菩提祖师不许门人返回三星洞,吕云澄必然要让猴子明白,什么叫做来自于师兄的关爱!

……

“按照帝君所说,人世间的欲念是无法消除的,神佛亦不例外?”

“那是自然。”

“阿弥陀佛,不知帝君觉得,贫僧有什么欲望?该当如何消除?”

“求知欲。”

“求知欲?”

“每一个能凭己身之力,达成天地同寿、日月同庚、无漏无垢的仙神,都有一种深入骨髓的求知欲。

天地万物因何而来?宇宙星空中有何等神妙?时间在什么时候开始,又会在什么时刻完结?

最重要的是,对于菩萨而言,凡俗的荣辱胜败全无意义,相信菩萨亿万年前便已经参透了这些庸俗。

但菩萨此时仍在追求的,那一点灵机中隐藏的未知,那一闪而逝的智慧之火,岂不也是一种美感?”

“阿弥陀佛,贫僧着相了。”

“着相又如何?道门有‘不着形相无迹可寻’,佛门有‘无色无相’,但如不能着相,如何能够无相?”

“所以帝君一直都保留着欲念。”

“我所保留的,是我内心真正觉得应该留下来的,证明我是一个人,我曾经存在过,留下过我的痕迹。

哪怕这个痕迹是浮光掠影、飞火流星,至少我曾经来过,不是么?”

“除了求知欲呢?”

“当然是一种与生俱来的欲望,这种欲望可以被压制,但无法消除。”

“什么?”

“求生欲。”

“帝君以为贫僧怕死?”

“求生欲和怕死无关,尤其佛门有涅槃之法,生死并非泾渭分明。

莪所说的求生欲,是每一种生物与生俱来的对于生存的渴望。

每一种生物,在诞生之初,不论有没有智慧,便在用各种各样的方式寻求生存,比如婴孩吃奶的本能。

又比如,神圣仙佛所谓的长生,不也是在追求悠长的存在么?

哪怕是涅槃轮回,也不过是利用所谓的‘死’,去寻求崭新的‘生’。

这种欲望虽然与生俱来,但却不是最为强烈的,总有人会因为各式各样的理由,压制这种欲望。

比如忠义,比如志趣,比如对于未知的追逐,比如对于冒险的渴望。

我相信,如果菩萨倒在某一次涅槃之中,绝不会为此而失落,只会用最后的时间感慨探寻的美好。

——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菩萨觉得呢?”

观音菩萨笑道:“如果帝君倒在这条路上呢?又会如何?”

“我修的是人道,杂念多,没有菩萨的高境界,到时候很可能会非常的丢脸,不提也罢!不提也罢!”

观音菩萨气的差点从珞珈崖上摔下去,心说你这混蛋真不是个玩意儿,你不想死我就想死了?

罗里吧嗦一大堆人道,人间的圣人还说“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呢,你咋不好好想想这句话!

菩萨毕竟是菩萨,虽然被吕云澄的歪理气的有些头昏脑涨,但还是快速稳定心神,面色一如既往神圣。

“帝君能有此领悟,想来也是求道无悔之人,否则怎会沐浴八十一日太阳真火?帝君实在是太谦逊了。”

“菩萨谬赞,愧不敢当!”

论道数日,吕云澄离开普陀山,观音菩萨立刻去五台山找文殊菩萨,把吕云澄说的歪理尽数告知。

.....
版权声明:为避免版权纠纷本站仅摘取第三方网站提供部分小说片段欣赏,如需阅读全部章节请支持正版小说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